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近代李端棻撰《请推广学校折》一书的历史文化

时间:2015-10-19 07:29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请推广学校折》,一篇,近代李端棻撰。作于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据罗惇曧《京师大学堂成立记》説,係出自梁啓超手笔。收入《变法自强奏议汇编》。

  李端棻(一八三三——一九〇七),字芯园,贵州贵筑(今贵阳)人。清同治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出任云南学政,累擢内阁学士、迁刑部侍郎,前后四任乡试考官,一任会试副总裁。赞同康有爲、梁啓超的变法主张,于一八九六年奏请设立京师大学堂。一八九八年密荐康有爲、谭嗣同于光绪帝。戊戌政变时被革职,充军新疆,因途中患病,留甘州。一九〇一年赦归,主讲贵州经世学堂。一九〇七年病逝。生平事迹见金桂荪《李端棻传略》等。奏摺开篇即言:「时事多艰,需才孔亟,清推广学校,以励人才而资御侮。」指出,人才之多寡,係国家之强弱,中国济世伟才之贫乏,非天之不生才,而是教之之道未尽也。近二十年来,儘管设立了同文馆、实学馆、水师武备学堂等,但收效不大,这主要有五大弊端。首先是「诸馆皆徒习西语西文,而于治国之道,富强之原,一切要书,多未肄及」;其馀如「学业不分斋院,生徒不重专门」;「未备图器,未遣游历,则日求之于故纸堆中,终成空谈,无自致用」以及生源、学额等问题。由此提出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分爲府州县学、省学和京师大学三级,并分别规定了入学年龄、资格、学习年限和所设课程。还建议在省府州县可改书院,增广功课,变通章程,以爲学堂,在京师宜拨专款设立大学堂,及令中外大吏举荐才任教习之士等。并进一步认爲,要造就异才,还须有以下几项与设学校相配合:一是设藏书楼。使「向之无书可读者,皆得以自勉于学,无爲弃才矣」。二是创仪器院。「格致实学,咸籍试验」。所立诸学堂都宜别立一仪器院,令学徒试习,则实事求是,自易专精,而学徒所成,视昔日纸上空谈,相去远矣。三是开译书局。「欲求知彼,首在译书」。应广集西书之言政治、论时局者、言学校农商工矿者及新法新学,分类译出,不厌详博,随时刻佈,廉值发售,则可以增益见闻,开广才智矣。四是广立报馆。欲通今者莫若阅报,足不出户而于天下事了然也。如此「则识时之俊日多,于国之才日出矣」。五是选派游历。游历各国,精益求精,以期大成;游历各省,察验测绘,以期实用。以上各项如能相辅相成,切实施行,「十年以后,贤俊盈廷,不可胜用矣。以修内政,何政不举?以雪旧耻,何耻不除?」

  此折开清末建立学校系统的先声,在当时流传甚广,影响颇大。如盛宣怀在所上《条陈自强大计折》中曰:「近日刑部侍郎李端棻推广学校一摺,洞见本原,当蒙採择。」(《愚斋存稿》卷一)尤其是京师设立大学堂之议,开风气之先,奏摺呈上后,光绪帝迅将此摺交总理衙门议覆。总理衙门认爲,李端棻所奏「推原于立学之方,育才之术,蕲以树风气而开趋向。浅学扩其闻见,通才益便精研,其在于今,诚爲切要」。对于所请在京师设立大学堂一事,提出「应请旨饬下管理书局大臣察度情形妥筹办理。」(朱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下册)随即,管理书局大臣孙家鼐向清廷奏陈了《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摺》,指出:「独是中国京师建立学堂,爲各国通商以来仅有之创举」。并提出了六条具体建议(同上)。这些意见虽得到光绪帝的首肯,但顽固派却以经费困难爲由,主张缓办。直到「百日维新」开始,在光绪帝一再催促下,终于一八九八年七月正式着手筹办。根据章程,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最高学府,而且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从此,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迈出了新的一步。显然,这与李端棻的首倡之功是密不可分的。 

近代李端棻撰《请推广学校折》一书的历史文化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