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近代康有爲著《大同书》一书的历史文化

时间:2015-10-22 08:42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大同书》,十卷,一册。近代康有爲著。成书于光绪二十八年(一九〇二)。一九一三年《不忍》杂志刊载其中甲、乙两卷,一九一九年上海长兴书局出版甲乙两部的单行本。一九三五年康氏弟子钱安定整理全部书稿交中华书局出版。一九五六年北京古籍出版社以康氏家族所藏钞本与已刊本互校出版新版本。

  康有爲(一八五八——一九二七),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广东南海人。幼年受严格的封建正统教育,后师从朱次琦,受「济人经世」之学,立大志,以救国救世自任。一八七九年开始接触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和当时正在酝酿的改良主义思潮,决心向西方寻找真理。一八八八年赴京应顺天乡试,感于时局危急,发愤上万言书给光绪帝,请求及时变法,但未获成功。遂离京回乡,从事著述和讲学,爲维新变法建立理论基础和培养人才。一八九五年赴京会试,爲请求清政府拒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同梁啓超等发动「公车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同年考中进士,授工部主事。后发起组织强学会、圣学会、保国会,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新知报》,团结力量,宣传鼓动,力促变法。一八九八年依靠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在「百日维新」期间,迭上奏议。通过光绪帝的上谕,颁发一系列变法诏令,推行各种新政,包括提出废八股、兴学校、派留学等改革教育的具体纲领。变法失败后流亡国外,组织保皇会,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组织孔教会,主张保存帝制,行「虚君共和」之制。一九一七年参与张勋复辟,政治上愈趋保守落伍。一九二七年病逝于青岛。著作尚有《孔子改制考》、《新学僞经考》、《长兴学记》等。编有《康有爲全集》。生平事迹见梁啓超《康有爲传》、《康南海自编年谱》、汤志钧《戊戌人物传稿》、沉灌群、毛礼鋭《中国教育家评传》等。

  早在一八八四年,康有爲就开始演大同之义,以后即着手编著,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爲流亡国外,游历欧美,亲眼目睹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欧美国家尖鋭的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同时对西方空想社会主义学説也多少有所接触。这些都爲他糅合中西、撰作《大同书》提供了思想资料。流亡日本时曾带去《大同书》稿本二十馀篇,一九〇二年避居印度时著爲成书。

  《大同书》是一部论述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规划世界大同步骤的著作。书中以今文经学的公羊三世説和《礼记·礼运》中的小康、大同思想,结合欧洲空想社会主义、资産阶级民主思想等,设计出一个无阶级、无私産、无家族、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并爲这个「极乐世界」描绘了一幅教育制度的蓝图。该书十卷的主要内容如下:

  甲部,入世界观衆苦。首先,在绪言「人有不忍之心」中,提出孔子三统三世説,即「据乱之后,易以升平、太平、小康之后,进以大同」。认爲中国当时处于「据乱世」,只有行大同太平之道,才能救人苦难,求其大乐。接着,以六章篇幅列举人间社会的种种苦难,分人生之苦、天灾之苦、人道之苦、人治之苦、人情之苦、人所尊尚之苦等六大类三十八种,一一加以描绘。最后,把诸苦之根源归结爲「皆因九界而已」,指出救苦之道在于「破除九界」。

  乙部,去国界合大地。首先,论述有国之害。国既立,国义遂生,人人自私其国而攻夺人之国,调民爲兵,争地争城,一战而死者千万,惨酷祸毒。继而,提出「欲去国害必自弭兵破国界始」。接着论证了国界自分而合乃历史发展之趋势。去国界至大同,「先自弭兵会倡之,次以联盟国纬之,继以公议会导之」。初设公议政府爲大同之始:公议政府专议各国交通之大纲,如议定各国公律、关税之出入、度量衡之名称、语言文字等。立公政府以统各国爲大同之中:公政府大纲包括均等岁减各国之兵,以至于无;君主之权尽削之后,可改号爲「尊者」或「大长」;分大地爲十洲,每洲再分爲数十界,成立小政府;统一全世界的度量衡,一律用十进制,统一全球语言文字,制定全世界通用的新历法,以大同纪元等等。最后,列有「大同合国三世表」。

  丙部,去级界平民族。指出「人类之苦不平等者,莫若无端立级哉!」受压迫的等级大类有三:贱族、奴隶和妇女。作者考察了等级制度在世界各国形成、演变过程,强调在大同社会要予以废除,即「全世界人类尽爲平等,则太平之效渐著矣」。

  丁部,去种界同人类。指出「欲合人类于平等大同,必自人类之形状、体格相同始」。办法是:首在迁地而居之,次在杂婚而化之,末在饮食运动以养之。如此经过若干代,种界可去矣。

  戊部,去形界保独立。揭露人类社会歧视、压迫妇女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説妇女「同爲人之形体,同爲人之聪明,且人人皆有至亲至爱之人,而忍心害理,抑之,制之,愚之,闭之,因之,繫之,使不得自立,不得任公事,不得爲仕宦,不得爲国民,不得预议会,甚且不得事学问,不得发言论,不得达名字,不得通交接,不得预享宴,不得出观游,不得出室门,甚且斲束其腰,蒙盖其面,刖削其足,雕刻其身,遍屈无辜,遍刑无罪,斯尤无道之至甚者矣!」然而,数千年来,号称仁人、义士者,都熟视无睹,以爲当然,这是天下最爲奇骇、不公、不平之事,不可解之理矣!论证了女子与男子有同样的才干,能胜任同样的工作。「故以公理言之,女子当与男子一切同之;以实效徽之,女子当与男子一切同之。此爲天理之至公,人道之至平。」认爲应解放妇女,使人才骤增其半,利于立国;使母教施于童幼,利于传种。具体爲:宜先设女学,毕业者赐予出身;学问有成,许其选举、应考、爲官、爲师,其才能学识足爲议员者,听其选举;法律上应许女子爲独立人格,删除从夫限禁;婚姻自由,禁止早婚;允许交接宴游;废除缠足、细腰等旧俗;等等。

  己部,去家界爲天民。论述人类家制、族制的演变,比较中西家庭、家族观念和制度之异同,説明各有利弊。如中国的族制最盛,故人类最繁,但也因此而生分疏之害,同姓则亲,异姓则疏,行仁狭矣。「以一国而分爲千万亿国,反由大合而爲微分焉。故四万万人手足不能相助,至以大地第一大国而至于寡弱。」家庭本爲人类相保之良法,但也存在「家人强合之苦」,「有家则有私,以害性害种」等弊端。由此提出,欲至太平大同必在去家。其方法是公养、公教、公恤。公养即怀孕妇女皆入人本院,进行胎教,以端生人之本,厚人道之原,婴儿出生后送育婴院,选择德性慈祥、身体强健、资禀敏慧之女保育之,务令「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公教即儿童六岁之后入小学院,选德性仁慈、威仪端正,学问通达、诲诱不倦之女子爲女傅。人道蒙养之始,以育德爲先。同时,人方幼童,宜以养体爲主,开智次之。要慎选校址,并规定了所学科目等。自十一岁起入中学院,此爲人生学问通否、德性成否之关键期。要选才德皆备之师教之,男女均可,「导之以正义,广之以通学,绳之以礼法,虽于慈惠之中而多用严正之气」。十六岁至二十岁入大学院,此爲最高一级之学校教育,人人可以享受。大学皆专门之学、实验之学,于育德强体之后,专以开智爲主。人人各从其志,各认专门之学,以就专科之师,以供公衆之用。大学教育尤重效用,应择专学精深奥妙,实验有得者爲师,不论男女。公恤即设立恤贫院、医疾院、养老院和考终院。

  庚部,去産界公生业。作者认爲,「农不行大同则不能均産而有饥民」,「工不行大同则工党业主相争,将成国乱」,「商不行大同则人种生诈性而多馀货以殄物」。并把独农与公农、独商与公商、独工与公工作了比较,説明公有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由此提出「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産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

  辛部,去乱界治太平。具体规定全球统一后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能。设想大同社会要实行一切交通、通讯设施归公;要开闢深山絶岛,架桥铺路;要把各地之金行皆归于公,无有私産;爲进化计,要竞美、奖智、奖仁;不立刑,但有各职业之规则;尤要禁懒惰、禁独尊、禁竞争、禁堕胎。

  壬部,去类界爱衆生,指出在大同社会,人不仅要爱同类,也要爱护其他生灵。除了那些伤害人的动物,要「禁杀絶欲」。

  癸部,去苦界至极乐。作者认爲,能使人乐益加乐,苦益少苦者,是谓进化,其道善;反之,使人乐无所加而苦尤甚者,是谓退化,其道不善。「尽诸圣之千方万术,皆以爲人谋免苦求乐之具而已矣」。到了大同社会,九界既去,则人之诸苦尽除,只有乐而已。并具体描述了居处、舟车、饮食、衣服及其他种种之乐。

  《大同书》反映了数千年来中国人民对于没有剥削和压迫、充满仁爱、人人平等、富足幸福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嚮往,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它揭露现实社会的种种罪恶和不平等,批判封建专制主义的残酷无情,宣扬仁爱和人道,主张个性解放,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当然,康有爲以爲大同理想只须依靠人的仁爱之心,通过渐进方法就能实现,这是不切实际、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康有爲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言简意赅地评价了这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中国人的大同思想——有理论贡献,却流于空想。

  研究著作主要有:李华兴《中国近代思想史》、毛礼鋭、沉灌群《中国教育通史》等书有关章节。 

近代康有爲著《大同书》一书的历史文化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