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近代蔡元培著《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的历史文化

时间:2015-11-05 09:26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近代蔡元培著。编者高平叔。高先于一九八〇年应人民教育出版社之约,编订《蔡元培教育文选》,选辑蔡氏教育论著六十七篇。一九八七年,又应湖南教育出版社之约,编订《蔡元培教育论集》,除重录《文选》中五十六篇外,又增选一百三十二篇。他在前两本书的基础上,又分别转录《文选》中六十三篇,《论集》中七十六篇,新增一百四十馀篇,编成《蔡元培教育论著选》,一九九一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蔡元培(一八六八——一九四〇),字鹤卿,号孑民,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清光绪十八年(一八九二)进士,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职编修。戊戌变法失败,他深感清政府腐败无能,遂弃官南返,开始办理新教育,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一八九八年冬,出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即校长),爲「服务于新式学校的开始」(《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一九〇一年,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翌年,在上海参与发起创立中国教育会,被选爲会长。并创办爱国女学和爱国学社,任总理(即校长),「表面上办理教育,暗中鼓吹革命」。一九〇七年,赴德国留学,入菜比锡大学研究心理学、美学、哲学等。辛亥革命后,出任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鋭意改革封建旧教育,努力创建新教育体制。一九一五年,与吴玉章、李石曾等在法国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及华法教育会,提倡中国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一九一六年十二月,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厉行整顿和改革,使北京大学成爲蜚声国内外的最高学府。一九二七年,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一九二八年八月,辞去所兼各职,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一九三二年十二月,与宋庆龄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任总会副主席,积极营救被捕的进步人士和共産党人。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积极拥护国共合作抗日。一九四〇年三月五日,在香港逝世。著作编爲《蔡元培选集》(一九五九年北京中华书局)、《蔡元培先生全集》(一九六八年台北商务印书馆)、《蔡元培全集》(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九年北京中华书局)等。生平事迹见陶英惠《蔡元培年谱(上)》(一九七六年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高平叔《蔡元培年谱》(一九八〇年北京中华书局)、周天度《蔡元培传》(一九八四年人民出版社)、唐振常《蔡元培传》(一九八五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等。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爲蔡元培有关教育著述的汇编,共收录自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三九年的教育论文二百八十馀篇,按写作或发表时间先后编次。它全面反映了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记录了他爲改革和发展中国的教育事业,创建新教育体制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其中尤以《对于新教育之意见》、《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説》、《以美育代宗教》诸篇爲突出。

  《对于新教育之意见》是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后不久,于一九一二年二月间发表的一篇著名教育论文,集中阐述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不可偏废」的思想。作者认爲,军国民教育虽然不是一种理想社会的教育,然而在中国却是「今日所不能不採者」。这是因爲:从国际环境来看,我国处于「强邻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爲「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实利主义教育强调「以人民生计爲普通教育之中坚」。作者认爲,世界上各列强之所以能相互竟争,「不仅在武力,而尤在财力。且武力之半,亦由财力而孳乳」。我国地宝不发,实业界组织尚幼稚,人民中失业者很多,国家十分贫穷。因此,「实利主义教育,固亦当务之急者也」。对于公民道德教育,尤爲作者所重视。他认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固然重要,能够强兵富国,但是,强兵富国亦会给社会带来危害。兵强,「然或溢而爲私斗,爲侵略」;国富,「然或不免知欺愚,强欺弱」。因此,必须「教之以公民道德」。世界观教育爲作者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所首创。他认爲世界分爲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两部份,「而教育者,则立于现象世界,而有事于实体世界者也」。所以,进行世界观教育,就在于培养人对现象世界持超然态度,对实体世界则抱积极进取态度。爲此,他主张必须「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而惟时时悬一无方体无始终之世界观以爲鹄」。美感教育又称美育,亦爲作者「出全力以提倡」。他认爲美感教育具有陶冶人的情感,使人的道德品质高尚纯洁的特性,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樑。「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上述五种教育,作者认爲儘管各自的作用不同,但均是「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的整体所缺一不可的。他借用人体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作了形象的説明:「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之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同时,他又指出,这五种教育并不是平分秋色,而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爲根本;在教育实践中,在从事国文、修身、算学、历史、地理等具体学科教学时,这五种教育也不是孤立进行的,而往往是相互联繫、相互交融在一起的。五育并举的思想,爲中国资産阶级创建新教育体制提供了思想武器,成爲中国近代第一个资産阶级教育宗旨的理论基石。不过,作者在文中把教育分爲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于政治两类,认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隶属于政治,而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超轶于政治,这种划分显然是不科学的。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説》,係蔡元培接任北大校长后对学生发表的第一次讲演。他对学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抱定宗旨。他説:「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因此,学生进大学,「须抱定宗旨,爲求学而来」,而不应该把大学视爲是升官发财的阶梯。告诫学生要「爱惜光阴,孜孜求学」,而不要光阴虚度,误己误人。二爲砥砺德行。在作者看来,当时社会风俗日偷,道德论丧,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因此,他要求学生必须束身自爱,砥砺德行,方能不爲流俗所染,力矫颓俗。三爲敬爱师友。提出学生对教师要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学生之间应该互相亲爱,道义相助。

  《以美育代宗教説》,是蔡元培一九一七年四月八日在北京神州学会的演説词。在这篇演説词中,他阐述了原始宗教实「因吾人精神之作用而构成」。所谓吾人精神之作用,即包括知识、意志、感情三种。他説,人类在未开化之时,由于脑力简单,无法认识自身与世界万物,遂以宗教勉强解释之。因而,最初人类的知识、意志和感情,都附丽于宗教。后来,随着社会文化日渐进步,科学发达,人类认识能力的逐步堤高,知识、意志都脱离宗教而独立。据此,他认爲原本与宗教关係最密切的情感作用,即所谓美感,也会离宗教而独立。他指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以后,各种美术渐离宗教而尚人文。至于今日,宏丽之建筑多爲学校、剧院、博物院。而新设之教堂,在美学上价值者,几无可指数。其他美术,亦多取资于自然现象及社会状态。之所以出现这种趋势,是因爲「美育之附丽于宗教者,常受宗教之累,失其陶养之作用,而转以激刺感情。盖无论何等宗教,无不有扩张己教、攻击异教之条件」。所以,他的结论是「鉴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

  《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反映的教育思想,适应了辛亥革命后资産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顺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潮流,对于促进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生了重要影响。

  有关《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的研究著作有:金林祥《蔡元培教育思想研究》(一九九四年辽宁教育出版社)等。 

近代蔡元培著《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的历史文化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