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文化 >

湘潭古书院:龙潭书院探究

时间:2013-07-13 09:47 分类:社会文化 阅读次数:

湘潭有三所古书院:分别是碧泉书院、昭潭书院和龙潭书院。而龙潭书院相对于前两个,那就显得鲜为人所知了。

龙潭书院建造于南宋宁宗年间的古书院,原名主一书院,以纪念朱熹在此讲学。清嘉庆年间,扩建成龙潭书院,规模宏伟。书院建成后,学人涌至,畅谈学问,传承朱熹、张栻理学文化。1902年,龙潭书院改名为湘潭县龙潭高等小学堂,距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仅3年时间。建国后,龙潭书院被划入到株洲市的管辖范畴,并从此在湘潭书院史上消隐。


书院择地往往选择依山傍水的地方,但龙潭书院的原名为主一书院,它的取名并未依地势为名,这在湘潭的古书院中,实属例外。据光绪刊《湘潭县志》第四册记载,宋绍熙五年(1194年),钟震在岳麓书院求学,拜学于朱熹门下,在岳麓书院潜心问学。学成后,钟震深入领会了二程的主一思想,修筑了主一书院,在此进行讲学。其中,书院名“主一”是钟震的字号。

钟震办学源于自己是朱熹的学生,也与朱熹在当时的书院所在地停留讲学有关。朱熹与主一书院的机缘,源于他在朱亭讲学。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朱熹偕同著名学者张栻,由岳麓山出发坐船去游南岳。途中经过浦湾时,应当地有识之士的邀请,在湘江边结亭讲学,后来浦湾改名为朱亭。因朱熹停留在这儿讲学,人们又将朱亭称为朱停。钟震在与浦湾相邻的龙潭湾建造主一书院,正是为了纪念尊师朱熹来此讲学。

也有说法认为主一书院并不是钟震所建,而是钟如愚的儿子所建。钟如愚是张栻的门人,“主一”是钟如愚的字。南宋时,钟如愚的儿子在朱亭市(今株洲县朱亭镇)占用五百亩田,建立一所讲舍,以已故父亲钟如愚的号为名,主一书院由此得以建造。钟如愚的儿子建造主一书院,一是为了祭祀理学大师张栻,同时也为祭奠自己的亡父。他的办学理念与张栻的理学思想一脉相承。

从书院建造的起源中不难发现,“主一”被同时说成是钟震和钟如愚的字号。究竟源自谁的字号,我们查阅《光绪刊湘潭县志》后发现,钟震字春伯,而钟如愚字师颜,两个人的字号均不是“主一”。

排除了“主一”源自人名的说法后,那么,“主一”之名源自内在的精神寓意吗?我们尝试从直接探向“主一”这一理学内蕴的角度出发,来探寻“主一”之谜。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哲学教授张晚林告诉我们,“主一”思想出自《二程萃言》的“主一之谓敬”。具体说来,“‘一’是良心之大本,为学应当以此为主。存敬涵养而发明本心,便是‘主一’。”主一书院落成后,当时的湘南学人聚集,欣然前往,便是学生对师长充满“敬”的显现。

书院状貌:规模宏大

主一书院建成后,规模较大,设有院门、讲堂等,一时间学人群集。后由于战火和年久失修,主一书院逐渐破损,到元朝时,主一书院已经基本毁损。元代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钟氏后人钟梦鲤倡议,募资数万两白银,修复并扩建了主一书院。这是主一书院唯一的一次修复扩建,之后,书院继续办学,到明代时,因为战乱,书院彻底被毁。

到了清代,龙潭书院又有了新的延续和寄托。为了倡扬朱熹的理学之风,清道光26年(1846年),湘潭知县方登贤、县丞刘友皋主持募捐,借助当地大户人家的财力支持,在原主一书院的旧址上,建造了一座更大的书院。因为地处龙潭湾,便依地取名为龙潭书院。龙潭书院建成后,规模进一步扩大。书院除了学舍、讲堂外,还有大成殿、周朱张三先生祠(朱熹、周濂溪、张栻)、文昌阁、三闾祠、藏书阁、怡养斋等建筑和近七百亩学田。

有资料记载了当年龙潭书院的建筑概况。龙潭书院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四进四级,房屋左右对称。第一进为牌坊式正门,由清朝名臣进门正中的位置,悬挂的金匾上“龙潭书院”四个大字为清朝名臣左宗棠书写。第二进为“中正斋”,为书院当时的待客室。第三进便是书院的讲堂,这是书院的主体部分。“讲堂”金匾二字悬挂在正中梁上,两边的廊檐墙壁下部,嵌刻着自宋代以来的名人碑刻和捐资建院办学人士的名字。在正厅的两侧,便是藏书阁。第四进是“大成殿”,殿内正面供奉着至圣先师孔子牌位,两旁是历代先贤牌位,其中有朱熹等理学大师。在礼殿正面墙上,挂有朱熹画像,与大圣人孔子并列。

此后,书院再未扩建,到清光绪28年(1902年),龙潭书院改名为湘潭县龙潭高等小学堂,离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度仅三年时间。1927年,又改名为湘潭县立第三高级小学,一直到解放初期。解放后,龙潭书院因为生员减少,无以为继,房屋荡然无存。

书院精神:朱张继响

受“主一”影响,龙潭书院在讲学过程中注重“敬”的精神。据湘潭地方史专家周磊先生介绍,在书院附近的临江石崖上,建有“瞻岳亭”,江边横卧一块大巨石,被称为“洗脚石”。凡是来到书院礼拜孔子的人,必先在此洗手脚,然后恭恭敬敬地进书院。

从龙潭书院当时的办学精神来看,它在顺应“主一”的基础上,以朱熹的“致知穷理之说”来教化学生。作为湘潭三大古书院之一的龙潭书院,最直接吸纳了朱熹、张栻的理学思想,而张栻直接受教于当时碧泉书院的大儒胡宏,或隐或现使碧泉书院与龙潭书院的精气神得以贯通。诚如《光绪刊湘潭县志》(第四册)《诸胡列传第六》所言,“胡开潭学,朱张继响”。其中“胡”指的是胡安国、胡宏父子,“朱张”便是朱熹和张栻。湘潭地方史专家周磊认为,“不能生搬硬套地将碧泉书院和龙潭书院扯上关系,但是从精神内核上来说,二者是有必然关联的。”“朱张继响”使得潭学不断发扬,龙潭书院便是发扬和传承的纽带之一。

清同治年间,湖南巡抚刘崑、王文韶各为龙潭书院作记,规劝学生“追宋贤遗风”,“周万事之理”、“适天下之用”、“通难知之义”、“发难显之情”。

作为古代高等教育的场所,龙潭书院以儒家义理思想为主,切合朱熹、张栻的理学精神,注重对天人性命之学的讲授,这些都在正规教育(如县学)之外注入了新鲜的教育元素,为师生交谈和学习营造了自由宽松的环境。

龙潭书院究竟在哪里?在查阅了众多资料后,我们心中充满了这样的疑问。周磊先生告诉我们,“龙潭书院已经不属于湘潭了,现在归株洲县管辖。”

据《湖南资料手册:1949-1989》记载,株洲在1951年从湘潭分立开来,朱亭及龙潭书院也一并被纳入到株洲市的管辖范畴。如今,龙潭书院早已不复存在,但书院注重“敬”的教育理念和对朱张二人理学思想的吸收,对后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据株洲县委宣传部介绍,为了更好地开发湘江沿岸丰富的人文景观,增强城市文化底蕴,株洲县平山乡已经提议在平山乡龙潭村原书院旧址恢复这座千年书院。

文章来源:湘潭网

湘潭古书院:龙潭书院探究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