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社会文化 >

中国音乐文化

时间:2013-06-28 10:08 分类:社会文化 阅读次数:

  五千年深厚、悠久、辉煌的中国音乐与文化,反映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中国音乐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意志、力量、梦想和追求。

  中国音乐文化相关资料免费下载:中国音乐文化与作品赏析、中国音乐文化与民谣、中国音乐文化:中国乐魂、中国古琴音乐文化、乐器——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物质构成、《中国汉传佛教音乐文化》袁静芳等下载: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1434875402&uk=2402396907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创造了原始音乐,原始社会的音乐形态以诗、歌、舞三为一体为艺术表现形式,音乐的内容大多与生产及大自然斗争有关,也有许多同宗教祭祀有关,它们都是为氏族集体的劳动实践服务。关于狩猎活动的乐舞有《弹歌》等,关于畜牧和种植的乐舞有《载民》、《逐草木》、《奋五谷》等,关于宗教的乐舞有颂扬创业帝王文德或奇功的五帝时期的《云门》、《咸池》、《大韶》和夏代的《大夏》等。虽然原始的乐舞音乐曲调简单,节奏占最主要的因素,但原始初民运用想象力与图腾敬拜等独特的宗教思维方式,在充满热烈与宣泄气氛的乐舞活动中,获取了超越现实严酷生存环境的一种愉快之至的精神满足,从而保障了生存与发展的主动性。当时已出现的乐器有鼍鼓、骨哨、骨笛、陶埙、磬、陶钟等,其中距今8000年左右出现的骨笛是一种具有纯粹音乐意义的管乐器,可吹出七声音列。远古时期已初步建立了音阶观念。

公元前二十世纪,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音乐也开始有了阶级的烙印。夏以后的商(约公元前17~前11世纪)、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0年),是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乐器水平获得了提高,品种更趋多样,有磬、鼓、钟、铙、篪、萧、笙、竽、琴、瑟、筑、筝等。

商朝起,音乐已具有初步的专业化,出现了有较高知识的巫,巫既能歌善舞,又能治病,巫成为代表当时奴隶主阶级利益又精通音乐与舞蹈艺术活动的领导者。商代创编了歌颂统治者的《大濩》乐舞。

周朝的音乐有了等级化的特点,乐队的编制有天子四面、诸侯三面、卿和士大夫两面及士一面的人数规定。这些都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礼乐制度。西周的宫廷音乐已有六代之乐及雅乐、颂乐、房中乐等。而民间音乐也很兴盛,有“郑卫之音”,从《诗经》所收集的十五国风中来看,可以大体看到当时的民歌是非常丰富多彩的。《诗经》存诗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指十五国的民歌,“雅”主要是指贵族文人的作品,“颂”是祭祀宗庙乐舞中的歌曲。从《诗经》的结构来推测当时歌曲的形式,基本上以分节歌为主导,其它结构形式也很多样,《诗经》中的很多作品都表达了人民真挚的、健康的感情和追求幸福的愿望。

【民歌】是民间口头传唱的歌曲,群体智慧的结晶,与一般的创作歌曲相对称。中国民歌按其体裁形式大致可分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民歌与曲艺、歌舞、戏曲、器乐构成了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五大类型。在欧洲、美洲各国,民歌这一概念,亦包括作曲家模仿民歌风格进行创作、或依据民歌曲调改编的歌曲,但在中国,一般不采用这种广义的民歌概念;民歌是血脉之音、永恒的音调,不仅真实地表达人民的思想与感情、意志与愿望、欢乐与忧愁,同时起到传播知识、祈求幸福和美化生活的作用,并凝结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地域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一般平原地区的民歌婉转流畅,山地民歌比较高亢,草原民歌则音调悠长,气息宽广。?

【号子】是在紧张而沉重的劳动中用以吆喝呐喊、一领众合、前呼后应的形式演唱的民歌。兼有振作精神、调节劳力、统一节奏、协调动作的实用功能和反映意识、追求审美、抒发感情、唱古表今的表现功能,节奏鲜明、结构对称,如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等。一般按其所属的劳动性质分为船渔号子、工程号子、搬运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五大类。其歌词多为即兴式的,音乐风格与当时的劳动情形直接对应。以川江的船渔号子为例,其《平水号子》的旋律悠扬动听,是当船航行于平静的江面上唱的,;《见滩号子》的节奏坚定有力而充满自信,是在发现险情而准备投入紧张的战斗时唱的,;《下滩号子》的旋律舒畅而富歌唱性,是在下滩行船较从容省力时唱的。

【山歌】是在山间野外抒发歌唱者多样而复杂的心灵感受的一种民歌。其腔调自由、舒畅、悠扬,具有“耕作或舟行之劳,多作讴歌自遣”的社会功能,如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等。除一般的山歌外,平川的田歌、秧歌,草原的牧歌,水乡的渔歌等都属于山歌的范畴。各地山歌名称不一,陕北称“信天游”,山西叫“山曲”,内蒙古名之“爬山调”,西北为“花儿”,四川叫“晨歌”,湖北称“赶五句”,安徽称“赶慢牛”、“挣颈红”等;山歌通常是以独唱和对唱的方式来演唱的,其题材非常广泛,歌词即兴性强,随编随唱;若在劳动中或休闲时唱山歌自娱,既能解脱疲劳、心灵的苦恼和精神的寂寞,又可畅抒身在旷野接受大自然环境熏陶的开阔胸怀和表达深藏于内心的恋情及意念。

音乐因其“看不见,摸不着”而在艺术中最具抽象性,是高深的艺术部类。它既能充塞宇宙而飘缈无形,又能深达人心并牵魂摄魄。中国音乐在几千年时空流转中,经群体的历练,文化的整合,逐渐以其独特的气质、品格,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据一席之地。

聆听中国音乐———她幽婉深邃,韵味悠长,令人荡气回肠。然而只有把握中国音乐的独特精髓并与中华文化相联系,才能真正体悟到其中的高远意境。

在中国各种传统文化中,有些领域如书法文化、山水文化,主要缘系于文人阶层、上流社会。音乐文化却不同,它的辐射面最广,上达帝王公侯、文臣武将,下涉商贾、僧侣、妇孺百姓。无论是在金銮宝殿,还是在穷乡僻壤,无论是内地文化之乡,还是边塞不毛蛮荒,都有着音乐的痕迹。不同性格,不同志趣的人们,都可以在音乐里找到寄托,得到陶冶。

然而,纯器乐音乐的接受者一般需要具备一定的鉴赏修养,这种修养往往需要长期培育。中国传统音乐中比较早就存在着纯器乐音乐,主要是古琴音乐和琵琶曲,但它们往往是知识阶层的专属,其观演场合一般是文人书斋和客厅。这种场合所用乐器往往只是古琴、箫、琵琶,所演奏的音乐也比较淡雅、散逸、含蓄,操琴者多为文人雅士或大家闺秀,他们抚琴仅为自娱自乐或以琴会友。

中国的传统音乐基本上由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等四个部分构成。

宫廷音乐:一部分是典制性音乐,如各类祭祀乐、凯歌乐、朝会等;另一部分是娱乐性音乐,如各种筵宴乐,行幸乐(这两大部分音乐体现了宫廷贵族文化的两个侧面,一是皇权至上自我形象的塑造,二是贵族阶层的精神享乐)。

文人音乐:包括古琴音乐与词调音乐,它与书法、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人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哲思,“清、幽、淡、远”的色彩。这种音乐最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佳手段。

宗教音乐:一是体现了中国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萨满教等,在各自文化的基础上相互影响和渗透;二是外来的宗教带来的外来音乐和乐器不断与本土音乐的融和;三是较浓的民间风格,大量的宗教音乐以民间歌曲为基础加以改动,使之仪式化,教义化。

民间音乐:分为民歌、歌舞、说唱、戏曲、器乐,以综合艺术为主。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孕育了独特的民族民间音乐体裁、形式、风格和内容,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基础。

音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表现在它不仅为众艺之魁首,而且还以其流动的性格和魅力融入其他各艺术部类。

书法艺术中,无论是龙飞凤舞的墨迹,还是书者运笔的节奏,都是音乐之灵的流淌。

绘画艺术原本为空间艺术,但中国绘画却以“情节性”的横幅长卷造成画面空间的连续推移,从而展现了时间的流动韵味———音乐性。

中国的诗词基于声调语言,本已构成抑扬顿挫,又在追求平仄交错中进一步显示了起伏跌宕的音乐美。

中国的建筑也不乏回廊、曲桥、飞檐等音乐线条的造型。

当我们把中国音乐不是作为技能而作为文化现象来审视时,我们会发现:

中国传统音乐因其有着非常深厚的艺术传统而更多地呈现了人的“心灵状态”。

中国音乐里渗透了一种区别于其他国度的人文精神,并酿就了温良淳厚的中华民风。

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造就了极有特色的中国音乐;同时,中国音乐因其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给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加了诸多音乐色彩。

我们说,只有了解了中国音乐,才能了解中国的艺术精神;只有了解了中国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才能真正了解中国音乐文化的精髓与内涵。

中国音乐文化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