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转换器繁体字网旗下考试题库之语文试题栏目欢迎您!
1、试题题目:结合课文《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

发布人:繁体字网(www.fantiz5.com) 发布时间:2015-02-08 09:00:00

试题原文

结合课文《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
(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所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试举例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来源:同步题   试题题型:问答题   试题难度:中档   适用学段:初中   考察重点:课文理解,名著赏析



2、试题答案:该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内容如下:
(1)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意对即可)
(2)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与生俱来具有善的本性。只是后来受到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才变化的。但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受恶习的影响,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天性。(意对即可)
(3)①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②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③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意对即可)
(4)①比喻论证。如:以鱼和熊掌比喻生与义的作用来论证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的事例比喻守义不辱。
   ②对比论证。如: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古与今对比。
   ③举例论证。如: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论证以嗟来之食为羞。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从反面论证丧失其心。(意对即可)
3、扩展分析:该试题重点查考的考点详细输入如下:

    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结合课文《鱼我所欲也》,回答问题。(1)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课文理解,名著赏析”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关该知识点的概要说明可查看:“初中课文理解,名著赏析”。


4、其他试题:看看身边同学们查询过的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大全 2015-02-08更新的语文试题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4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