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十驾斋养新录》的发展历史介绍

时间:2014-11-09 09:22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十驾斋养新录》,二十卷,清钱大昕撰。主要版本有嘉庆九年(一八〇四)至十一(一八〇六)刊本、浙江书局重刊本。近年有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七年版重印本。

  钱大昕(一七二八——一八〇四),字及之,又字晓徵,号梓楣,又号竹汀。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考据学家、语文学家。乾隆十三年肄业於苏州紫阳书院,十九年(一七五四)中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歷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山东、浙江等地乡试主考官,广东学政。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后居家三十餘年,歷主钟山、东、紫阳三书院,造就门生数千人,卒於紫阳书院。钱大昕治学面广,博学多才。最初以辞章闻名,以后钻研经史,凡文字、音韵、训詁之精微,地理之沿革,歷代官制之体例,氏族之流派,以及金石算术、中西历法,无不了如指掌。平生读书,每有心得,就写为札记。晚年仿照顾炎武《日知录》的体例,把这些札记整理成《十驾斋养新录》。其他著作还有《潜研堂文集》、《恒言录》、《二十二史考异》、《元史氏族表》、《经典文字考异》、《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等。生平事跡见於《清史稿》卷四百八十一,《清史列传》卷六十八等。钱大昕的曾孙钱庆曾著有《钱辛楣先生年谱》和《竹汀居士年谱续编》。

  《十驾斋养新录》不分门目和先后,大体上把同类的问题编在一起。每篇冠以标题。前三卷皆论经学,四、五卷论小学,六至九卷论史学,十卷论官制,十一卷论地理,十二卷论姓氏,十三、十四卷论典籍,十五卷諭金石,十六卷论词章,十七卷论术数,十八卷论儒术,十九、二十卷论杂志、考证。从中可知钱氏治学的博大精深。

  《十驾斋养新录》卷五集中反映了钱大昕的古音理论。在此以前,研究古音的人只注意古韵,钱氏则最先注意到古声纽问题。他有四点创见:一、古无轻脣音;二、古无舌上音;三、古人多舌音;四、古影、喻、晓、匣双声。前三点发明均见於《十驾斋养新录》卷五,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篇,即《古无轻脣音》、《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在《古无轻脣音》这篇中,钱氏指出,中古轻脣音声纽在先秦一律读作重脣。他以古今声母不同的歷史观点,从“类隔切”的分析,从谐音偏旁、异文、文字通假、方音、梵语译音等方面的比较,来证实“凡轻脣之音,古读皆为重脣”的中心论题。例如他说:

  古音“负”如“背”,亦如“倍”。《史记。鲁周公世家》:“南面倍依。”《汉书。徐乐传》:“南面背依。”“倍”与“背”同,即“负扆”也。《书。禹贡》:“至於陪尾。”史记作“负尾”,《汉书》作“倍尾”。》汉书。宣帝纪》:“行幸阳宫。”李斐曰:“负音倍。”《东方朔传》:“倍阳宣曲尤幸。”师古曰:“倍阳即阳也。”《释名》:“负,背也。置项背也。”

  钱氏的考证縝密精深,他罗列的证据达几百条之多,如“古读反如变”、“古读法如逼”、“古读望如茫”等,下面都有极丰富的书证来证明。

  在《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一文中,钱氏专论古代舌上音与舌头音不分的问题,即“知、彻、澄三母,以令音读之,与照、穿、牀无别也;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例如他说:

  《说文》:“‘冲’读若‘动’。”《书》:“惟予冲人”,《释文》:“直忠切。”古读“直”如“特”,“冲子”犹“童子”也。字母家不识古音,读“冲”为“虫”,不知古读“虫”亦如“同”也。《诗》:“蕴隆虫虫”,《释文》:“直忠反,徐徒冬反。《尔雅》作‘虫虫’,郭都冬反。《韩诗》作‘烔’,音徒冬反”,是“虫”与“同”音不异。

  他还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古音“知、彻、澄”与“端、透、定”无异。如:“古音‘中’如‘得’’,‘古音‘陟’如‘得’’,‘古音‘直’读如‘特””,‘古音‘竹’读如‘””,‘古音‘裯’读如‘祷””等。

  在《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的后半部,钱氏还指出“古人多舌音”。他说:“古人多舌音,后代多变齿音,不独知、彻、澄三母为然也。”他认为照、穿、牀等母的字在古代也有不少是归舌音端、透、定的。当然他所说的照、穿、牀,是指照三声母。例如他说:

  “至”,“致”本同音,而今人强分为二(“至”,照母;“致”,知母)。不知古读“至”亦为陟利切,读如“”,舌头非舌上。《诗》“神之弔矣”、“不弔昊天”,毛传皆训“弔”为“至”,以声相近为义。“咥”、“耋”皆从“至”声,可证“至”本舌音,后人转为齿音耳。

  “古无轻脣音”、“古无舌上音”和“古人多舌音”三说,是钱大昕关於古声纽研究的重大突破,是他对於汉语音韵学的卓越贡献。他的方法乃是根据中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类,在上古经籍、谐声、汉魏反切等材料中有大量的相通之跡,就判定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类在上古属於同一个声类。这一方法启发了后人,以后章炳麟发明“娘日二纽归泥说”、黄侃发明“照二归精说”、曾运乾发明“喻三归匣”和“喻四归定”,都是照此法立论的。

  不过钱大昕的方法,从逻辑学上来看,是属於不完全归纳法,其结论带有或然性;从语言学上看,语音演变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如果上古一个声母分化为中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母,那末其中必定有分化的语音条件,如果找不到这种分化的条件,那末就不能贸然肯定中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母,在上古属於同一个声母。据此,现代音韵学认为,钱氏“古无轻脣音”之说是可信的,因为轻脣音声母只出现在主元音是央后元音的三等韵中;“古无舌上音”之说也是可信的,因为端系声母只出现在一、四等韵中,知系声母只出现在二、三等韵中;“古人多舌音”之说则不甚可信,因为照三声母和知系声母同出现於三等韵,找不到它们的分化条件。

  在《十驾斋养新录》卷四和卷五中,钱氏还有许多重要论述。例如关於文字学方面,有“说文连上篆字为句”一说,这是指《说文》一书的释义,有必须连字头篆字一起成句的,如“昧,爽旦明也”须读成“昧,昧爽,旦明也”。又如关於训詁学方面,有“夺”即“脱失”之正字一说,我们联想起《孟子,梁惠王上》“百亩之田,无夺其时”,“夺”正当作“脱”字解。又如关於音韵学方面,有“韵书次第不同”一说,叙述隋唐韵书韵目排列次序的问题,等等。

  研究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的著作主要有: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一九五六年版)、张世禄、杨剑桥《音韵学入门》(復旦大学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等书的有关章节。 

《十驾斋养新录》的发展历史介绍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