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文化的乡愁:悲情湖岳楼之二

时间:2013-07-28 23:49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接:文化的乡愁:悲情湖岳楼之一

 2、名园有泪

徘徊在新景家园的林间小道,默念曾经的名园,两者中间实在没有任何牵联,即便到江边,哪还有烟堤柳雾?哪还有帆影参差?哪还有岸花明媚?“欲访遗踪向何处,断云残日冷沙鸥”的沮丧,便油然升起。偶然汽车驶过,把我从笔阵森森、江空笛迥的念想中惊醒,五百年,我遥想森森笔阵,招周郎之魂;再五百年,谁招我等之魂?谁招新景家园之魂?我们有魂吗?名园有泪,难禁悲从中来。

江湖夜雨十年灯。科场官场如何不是充满暗算、仇杀的江湖?刚烈好骂的周圣楷,不属于这个江湖,一旦他明白过来,难免暗然神伤,踽踽独归。我一直不明白,中国官场的大面积黑浊究竟始于何时?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总结明清之亡,慨然以为亡于“士大夫无耻”,那么,是什么时候“知耻”这一种长久的道德归属沦亡殆尽了呢?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欲念挤兑尽了它?李卓吾著《厚黑学》,本是一种反讽,竟然成为写真,且岁月滔滔,每况愈下,难免令人神伤。什么时候,又能回到“邑有流民愧俸钱”的状态?
思绪有些乱,回到周圣楷吧。回到家乡以后,他是否还心有江湖?我想,应该有,不然何以会有“悲来各有泪,感慨岂在同。我诵九歌时,如闻落叶风”(《读雪山九歌》)的吟咏?不过,他在努力忘却。

现存最早的《湘潭县志》吕志周圣楷本传,对他在湖岳楼的生活作了如是描述:“江声月夜,湘烟连蜷,接待天下名流,一榻数觞,叙说古今传人胜事,论诗学兴衰,批坚导会,未曾不解疑释结,使人夷犹永日也。”后续的《湘潭县志》张志、王志,都只作了少量的文字修饰。很显然,不论吕志、张志、王志,均本康熙年间史宗饶、郭金台所修的“史志”,而“史志”周圣楷传为郭金台捉刀,对读郭金台《石村文集》中的周圣楷小传就能明白。周家多金,光绪《湘潭县志》山水篇说,若要去长沙,周氏家人根本不需要踏入别人家的田土,可见周氏家族拥有的田地是如何的广袤。圣楷生活无忧,乃约邀名流,来湖岳堂盘桓,看明媚芳洲,送帆影参差,吟清绝潇湘,于是,便在湘潭城东这一带留下了浓郁的文化馨香。

山水因人而灵,文化因人而兴。因为杜甫的“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而有万楼,而有万楼边的游宴唱和;也因为有周圣楷,才有湖岳堂,才有许多文化人在湖岳堂诗酒风流;很多本土文化人的吸纳,湘潭文事得以邃兴,人才蔚起。“万楼起,人才兴”,不过是风水家之言,毁于兵火后万楼重建,更名为“文起”,实则启湘潭人文的,是人而非楼。今天,这个道理一些人还未明白,有限的文化经费不是育人,不是投放到痒序,而是重建某某楼,保卫某某文化之源,可笑复可哀。周圣楷吸引了很多文化人来湘潭吟咏,有据可查的第一个留下诗作的,是当时文坛大家谭元春,他作的《题周氏游宴诗后》收入《谭友夏全集》,《湘潭县志》因其居文坛牛耳地位也全文收录。《游宴诗》有小引:“予再过潭中周伯孔帆园,寻十四年前竹楼草亭,已不可得,而伯孔已筑一湖岳堂,居妻子僮仆其中矣。偶春雨溢涨,湘水上岸,出室入舫,有若接庐,是时平畎化为荇乡,长堤飞作柳坞。伯孔慨然高想,买楫命酒,随鼓吹而上下,循坡陀以周游。弟侄咸集,士女争欢,我行其间,愁心焉往。忽而望远岫,登万楼,曲折从波,潆回到户。然后一揖筵端,三爵不让,清歌掠乎茗香,高烛照此冷风,何曾记有深更,夫谁知为郭外?既各赋诗,伊予作记,非独使朋友念兹相好,亦欲令山川知吾不衰耳。”不久,为纪念湖岳堂的落成,鼎鼎大名的陶汝鼐也作了《湖岳堂成,为中湘周五作,

谭友夏(竟陵谭元春)去年客此亦有诗》:

数载怀湘忆湘雨,知子移家近江浒。
寻君月亦到君林,轻雨先宵湿花土。
难有云光如此堂,选置 山川在君户。
著书此地吐冰霜,湘岳在前不敢妩。
举家轻简爱深栖,更傍高斋构庭庑。
燕泥春隐一幢明,梅花半阁湘天午。
我来梅下冬欲阑,烹茶以雪分花苦。
跫然欲理数年思,一夜神明映宾主。
只今时事敢求安,经济莫须周稼圃。
山高水深成汝居,诗书气足如龙虎。
洞庭南岳奇复奇,转向君堂问参伍。
君言卜筑偶临皋,万里风来送樯橹。
清湘几度故人舟,亭亭江屋森今古。

紧接着,长沙冯一第也留下了《泊登周伯孔湖岳堂,喜刘笃生、易大愚皆至,快谈抵夕,予遂别归,伯孔随买舟同过长沙》:“湘天荡漾水为姿,亦有君扉领略齐。鱼鸟能窥嬉笑性,江花时送坐眠诗。惭将著作攻予短,话向声名念世违。明日两舟前后影,悠然深想聚如斯。”

还有攸县人陈五聚,作了《早发中湘过周伯孔帆园却寄》:“一棹晨风发,蓬门对岸封。墙垂新柳碧,楼映晓山红。花事春将晚,诗情老更工。夜来江月好,清兴与谁同。”\“诗书气足如龙虎”,与其说是对周圣楷帆园读书著书生涯的描述,不如说是对湘潭城东这片方寸之地文化氛围的叙写。淡出江湖,归于宁静,而内心又无法做到真正的忘却,这是周圣楷的心态。他送湘潭诗人谢仲玉诗有:“湘岸虽幽素侣稀,君舟才泊我开扉。两人握手花邀坐,一笑登堂云在衣。笔墨相推宁过厚,尊罍偶乏未为非。堪酬佳节江边住,翠竹娟娟月吐辉。”“两人握手花邀坐,一笑登堂云在衣。”仿佛心了无挂碍;又如他的《寄友人》:“曾记君栖隐,桃源只隔墙。岸移秋水涨,楼对晚云凉。坐到林边静,寻来槛外光。不知相别久,犹梦藕花香。”《过友人》:“几处寒塘水,都吹落叶风。竹桥秋雨外,花经烟幕中。所谓伊人在,岂无高想同。明时郊野静,相送亦从容。”揆诗的内容,友人当是藕花居的主人谭景行。诗文充满了淡永和不绝于缕的不甘,形成了与同时代如王夫之、郭都贤、陶汝鼐、黄周星等本土诗人明显不同的诗风,王、郭、陶、黄慷慨激昂,失于直率,余味不足,周则隽永、缠绵。

这种兰亭一般的韵致,仅仅持续了十余年。1644年阴历五月端午前夕,周圣楷约邀公安的袁子千、湘潭的唐鹤彩,他的学生陈长瑞等,泛舟江潭。六月,张献忠就攻陷长沙,为避张献忠征召,周圣楷称病避兵南岳,奈何张献忠执其母妻相要挟,圣楷只好出任张政府的常德知府,后“骂贼”被杀。这一细节为陈长瑞记录下来。陈长瑞,字伯五,湘潭县人,生于晚明,受业于周伯孔。明清鼎革后,自号湮民,又号楚州酒人。著有《石竹园初刻》、《浪石近诗》,均毁于兵火。新化邓显鹤辑《沅湘蓍旧集》时,曾于旧家采得陈长瑞诗稿,中有《挽周伯孔师》一首,并有小引:

癸未(1644年)六月,献贼(张献忠)陷长沙,先生弃家入岳。贼必欲得之,移文族其家,始以病见。是年五月,集公安袁子千及唐质生辈,偕瑞(陈长瑞)泛舟江潭。明日各散去,竟以是为永诀也。

记别湘江一水滨,榴花烂漫点衣巾。
离乱扁舟漂断梗,须臾高会泣灵均。
儒冠不谅生辞汉,碧血堪怜夜化磷。
语不惊人祸不烈,千秋正气只孤臣。
周圣楷之死,传说纷纭,甚至众皆欲杀,康熙、乾隆刊〈湘潭县志〉对其死因,含糊其词,《湖南通志》更是一度删却周圣楷传。到了乾隆年间,《湘潭县志》张志全文附录了刘元熙(字宾门)为周圣楷的翻案文章,但并无铁证,难箝众口。
周氏身后的诬名,下节当为洗涮,使我伤心的是风流的歇绝,而歇绝又是因为“语不惊人祸不烈”。

文化的乡愁:悲情湖岳楼之二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