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东汉徐干写于建安年间的《中论》历史文化

时间:2015-07-21 08:28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中论》,二卷。东汉徐干著。写于建安(一九六——二一七)年间。通行本有:明万曆程氏《汉魏丛书》本、胡刻《两京遗编》本、清乾隆时刻本、《四库全书》本、清咸丰四年(一八五四)《小万卷楼丛书》本、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湖北崇文书局《子书百家》本、一九一九年上海扫叶山房《百子全书》本、一九三五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一九三六年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等。

  徐干(一七一——二一七),字伟长,北海剧(今山东昌乐)人,「建安七子」之一。受家教熏陶,自幼即诵书数十万言,弱冠博览传记,操翰成章,约建安元年《一九六)任曹操的司空军谋祭酒椽属、五官将文学,从戎征行五六载,以疾辞归。其性轻官忽禄,不耽世荣,辞官后潜身穷巷,教授门徒。其教人善诱,对来学者「无不容而见之,厉以声色,度其情志,倡其言论,知可以道长者,则微而诱之,令益者不自觉而大化阴行,其所匡济亦已多矣。」(《中论原序》)著作尚有《周易徐氏义》、《徐伟长集》,生平《中论原序》载之较详,又见《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一《王粲传》附《先贤行状》。

  《中论》是徐干的学术论著,分上下二卷二十篇。卷上:治学、法象、修本、虚道、贵验、贵言、艺纪、覈辨、智行、爵禄;卷下:考僞、谴交、曆数、论寿夭、审大臣、慎所从、亡国、赏罚、民数。有汉末佚名序和宋曾巩序。其中有关教育的,有《治学》、《修本》、《贵验》、《智行》、《谴交》、《贵言》等篇。

  《治学》与荀子《劝学》、王符《讚学》类似,意在劝人爲学。该篇一开始就指出,昔之君子爲什么能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呢?其原因就在于学习。学习能调理人的精神、思想、情感、个性。更重要的是,人靠学以啓蒙:「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寳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学者,心之白日也。」人靠学以悟:「夫独思则滞而不通,独爲则困而不就,人心必有明焉,必有悟焉」,「斯大圣之学乎神明而发乎物类也,贤者不能学于远乃学于近,故以圣人爲师。」徐干与王充、王符一样,否定生而知之,强调学而知之:「非惟贤者学于圣人,圣人亦相因而学也,孔子因于文武,文武因于成汤,成汤因于夏后,夏后因于尧舜,故六籍者群圣相因之书也。」徐干还指出,爲学应不怕困难,不作空想,踏实前进:「倦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狥飞,不如循雌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爲学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爲此,必须坚定志向,志乃学之师:「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最后他指出,爲学以大义爲先,名物爲后。大义即「道」,名物即「器械」、「诂训」等。他批评鄙儒详于名物而忽大义,摘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结果「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他认爲,要懂大义就必须择师就学。

  《修本》、《贵验》阐述作者严于律已、从自身做起的道德修养论。《修本》从本末论的角度来説明律己的重要性:「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则异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用乎己者谓之务本,用乎人者谓之近末。君子之理也先务其本,故德建而怨寡;小人之理也先近其末,故功废而雠多。」他用孔子制《春秋》,详内而略外,急己而宽人的例子,説明君子应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他批评一些人「见人而不自见」、「闻人而不自闻」、「虑人而不自虑」是「矇」、「聩」、「瞀」;指出「明莫大乎自见,聪莫大乎自闻,睿莫大乎自虑:此三者举之甚轻、行之甚迩,而莫之知也」。自见、自闻、自虑是最容易的事,但人们却不易做到。人之大惑就在于见人不见己,捨近求远。自身与自己家是最近的,也是修德的主要对象。所以説,修德并非如「採金攻玉之涉历艰难也,非若求盈司利之竞逐嚣烦也」,只要能从自身、自家做起就行。这就阐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原则。他还説,道德修养是个长期的过程,批评小人「朝爲善而夕求其成」,强调要坚持下去,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要自律。世有治乱,治世行善获福,行恶得祸,乱世则行善不得福,行恶不得祸,但他相信,乱世是「变数」,是暂时现象,强调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应该自强自重。《贵验》则从「事莫贵乎有验,言莫弃乎无徵」説起,説明人要被人信任,就要「微言而笃行」。修德必须长期积累:「染不积则人不观其色,行不积则人不信其事。」《贵验》还提出怨己而不怨人、以人爲鉴、闻过即改、慎于择友等修养方法。

  《智行》阐述作者的德智观。与以往许多儒士不同,徐干认爲德与智两者中,智更爲重要。这种重智观点反映了汉末动荡时代人才观的变化。他説:「或问曰士或明哲穷理,或志行纯笃,二者不可兼,圣人将何取?对曰:其明哲乎。」重智是因爲智有用于世:「夫明哲之爲用也,乃能殷民阜利,使万物无不尽其极者也。」「是故圣人贵才智之特能立功立事益于世矣。」他反对重德轻智的传统观念,以历史上「徐偃王知修仁义而不知用武,终以亡国;鲁隐公怀让心而不知佞僞,终以致杀;宋襄公守节而不知权,终以见执」等事例,有力地説明,空谈道德之有害于身、无益于世。尤其是在社会剧烈变化时期,更需要有随机应变的智谋,「禳祸于忽杪,求福于未萌,见变事则达其机,得经事则循其常」。徐干推崇管仲等虽德行有疵,但能建功立业的人,但也不笼统肯定有才智而行不善者,指出应看其才与不善的比重如何。如果是「愆过多、才智少,作乱有馀而立功不足」者,则是不可取的。在他的心目中,理想的人才仍然是德才兼备者:「夫君子仁以博爱,义以除恶,信以立情,礼以自节,聪以自察,明以观色,谋以行权,智以辨物,岂可无一哉,谓夫多少之间耳。」

  《谴交》批评当时不务道艺,专事拜师交友、互相提携的不良学风。指出汉末君不识是非,臣不辨黑白,取士重虚名而不察实,造成士子不治德行,汲汲皇皇奔走于权门,「冠盖填门,儒服塞道,饥不暇餐,倦不获已,殷殷沄沄,俾夜作书」。其拜师并非爲谋道讲德,只爲求势逐利,故「策名于朝而称门生于富贵之家者,比屋有之」,结果「爲之师而无以教,弟子亦不受业」。徐干感叹道:「嗟乎,王教之败,乃至于斯乎!」

  《贵言》论教学的语言艺术,是作者执教的经验总结。徐干提出:「君子必贵其言,贵其言则尊其身,尊其身则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从而把重视教学语言作爲教师重道立教的先决条件。他还説,君子之言要足以达意,恰到好处。君子与人「语大本之源、谈性义之极」,必须先考察对象:「先度其心志,本其器量,视其鋭气,察其堕衰,然后唱焉以观其和,导焉以观其随」;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方诱导和教育:「阅张以致之,因来以进之,审谕以明之,杂称以广之,立准以正之,疏烦以理之。」教育应掌握分寸,使人自得:「疾而勿迫,徐而勿失,杂而勿结,放而勿逸,欲其自得之也。」最后,作者把君子导人比作大禹治水:「故大禹善治水而君子善导人。导人必因其性,治水必因其势。」。

  《中论》在当时及后世有一定的影响。魏文帝曾称其辞文典雅,足传于世,可爲一家之言,可见是书在当时是受推崇的。又因是书从本末、名实、才德等方面来探讨学术,故对魏晋玄学也有所啓迪。

  有关的研究资料,有明归有光《中论辑评》一卷、清陈鱣《中论二卷附札记二卷逸文一卷》、清王仁俊《中论佚文》一卷、清俞樾《读中论》一卷、《中论平议补录》、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二卷、骆建中著:《徐干中论研究》,附《中论》版本考辨,录自南宋至清《中论》版本二十一种。 

东汉徐干写于建安年间的《中论》历史文化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