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孝经》的历史文化

时间:2015-07-10 07:02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孝经》,儒家经典之一。著者各説不一。班固谓孔子作(《汉书·艺文志》),司马迁谓曾子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但其文字内容多有与《左传》、《孟子》、《荀子》相同之处,所以后世学者疑出于曾子门人或孟子门人;甚至认爲「是书来历出于汉儒」(清姚际恒《古今僞书考》)。全书一千七百九十九字,分十八章,其序爲:开宗明义章第一,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三才章第七,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纪孝行章第十,五刑章第十一,广要道章第十二,广至德章第十三,广扬名章第十四,谏诤章第十五,感应章第十六,事君章第十七,丧亲章第十八。

  《孝经》借孔子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据此立论,将儒家教育归结爲「孝」道的伦理教育。提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认爲「孝」开始于「事亲」,经过中间阶段的「事君」,最终是「立身」扬名。主张「天子之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诸侯之孝」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卿大夫之孝」是凡服饰和言语都要遵循「先王之法」,行爲要遵循「先王之德」。「士之孝」是「以孝事君」,「以敬事长」,「忠顺不失,以事其上」。「庶人之孝」是「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孝经》以「孝」道比附天地,认爲「孝」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遵循孝道是天经地义之事,能收到「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的良好效果。主张以「博爱」、「德义」、「敬让」、「礼乐」、「好恶」教化民衆,以达到「和睦」、「不争」的目的。提出「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认爲「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统治者须推行「德教」,才能行使「政令」。

  《孝经》提出孝子事亲应做到「五者」兼备:「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强调「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因爲「不孝」是「大乱之道」。认爲「礼」的特徵是「敬」,「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推行「孝道」也就是「教民亲爱」,「教民礼顺」,「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爲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爲人君者也。」

  《孝经》又提出「孝」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义」,当天子、士、父身处「不义」,这时候就要敢于当「争臣」、「争友」、「争子」,「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唯其如此,才符合真正的「孝道」。强调「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认爲孝道与自然天序相合,「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只要将「孝」的精神提升到最佳境界,就能「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汉代将《孝经》列入「七经」,与《论语》同爲士子学习「专经」之前必读之书。唐代列爲旁经,爲兼习学科,修业期与论语共限一年。「自两汉及魏,历晋、宋、齐、梁,注解之者迨及百家。」(刑昺《孝经注疏序》)

  《孝经》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其研究著作主要有:唐玄宗注、北宋刑昺疏《孝经注疏》(收入《十三经注疏》),宋司马光《孝经指南》,明黄道周《孝经集传》,清皮锡瑞《孝经义疏》等。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孝经》的历史文化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