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近人罗振玉、王国维共同编撰的《流沙坠简》介绍

时间:2015-02-04 09:02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流沙坠简》,三册綫装。近人罗振玉、王国维编撰。上虞罗氏宸翰楼一九一四年影印,一九三四年校正重印。

  罗振玉(一八六六——一九四〇),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又号贞松,因祖籍浙江上虞县永丰乡,又称上虞人、永丰乡人。清同治五年(一八六六)生於江苏淮安,五岁入塾,十五岁通五经,十六岁中秀才。一八九六年起,在上海办学农社、《农学报》,介绍西方农业技术,翻译日本和欧美的农学著作百餘种。一九〇六年由端方等人推荐,任清政府学部参事,在京常游厂肆,搜集大批甲骨、铜器、字画、碑帖、古籍等。辛亥革命后,旅居日本九年。治学由农业、教育转为经史之学,一九一九年返国,曾策划清室復辟,又参预伪满洲傀儡政权的成立。一九四〇年卒於旅顺。读书勤奋刻苦,十六七岁时得《皇清经解》一部,一年之中通读三遍。经史之外,训詁名物、金石文字无不留意,被誉为近代金石学的集大成者、甲骨学的奠基者、近代考古学的先驱等。生平著作一百三十餘种,刊印书籍四百餘种。甲骨文方面有《殷商贞卜文字考》、《殷虚书契前编》、《殷虚书契菁华》、《殷虚书契考释》、《殷虚书契续编》等;金文方面有《梦郼草堂吉金图》、《殷文存》、《贞松堂集古遗文》、《三代吉金文存》等;敦煌学、简牘方面有《鸣沙石室遗书》、《流沙坠简》(与王国维合作)、《鸣沙石室古籍丛残》等;其他古器物图录、石刻资料汇编有《殷虚古器物图录》、《昭陵碑录》、《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等。

  王国维(一八七七——一九二七),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省海寧县人。少时家贫,肄业於杭州崇文书院。一八九八年到上海,在罗振玉所办的东文学社学习外语、哲学、文学等。一九〇一年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留学,一九〇二年回国后,歷任南通师范学堂心理、伦理学教员、江苏师范学堂教员。一九〇六年随罗振玉进京,任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等。一九一一年避居日本,尽弃前学,专治经史和古文字学。一九二二年后歷任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导师、清华研究院教授。一九二七年投昆明湖自尽。平生天资聪颖,学识渊博,先后研究过哲学、文学、歷史地理、古器物学、蒙古史等,颇多建树。於古文字学、音韵训詁学,尤为突出。一生著述甚多,大部分收入《海寧王静安先生遗书》和《观堂集林》中,另有《海寧王忠慤公遗书》,收录其生前未刊及未竟之作。事跡见《中国现代语言学家》第二分册。

  《流沙坠简》是过录、考释古文字和古文献的著作。书前有罗振玉和王国维所作序各一篇。罗序叙述编辑此书之缘由和经过:清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我国敦煌等地大肆盗掘古代简牘、纸片、帛书,其中大多是汉简,载返英国,两年后由法国汉学家沙畹为之考释。沙氏的考释係用西文撰述,不便於中国学者阅览,作者遂与王国维合作,重加校理、参订。王序叙述并考证简牘等出土之地及与之相关的史事。

  本书据沙畹书中照片选录简牘、纸片和帛书等,共五百八十八枚,并加释文、考证。全书分订为三册。第一册是小学术数方技书(包括《急就篇》、历谱、医方等)、屯戍丛残、简牘遗文三个部分的原物照片,由罗振玉排类;第二册是《小学术数方技书》考释(作者罗振玉)和《屯戍丛残》考释(作者王国维);第三册是《简牘遗文》考释(作者罗振玉等)。其中以《屯戍丛残》考释最为重要,篇幅也最长,对汉代屯戍、烽燧制度等有较详细的考证。此外,作者对许多歷史事实和歷史地理问题,如玉门之方位、西域二道之分歧、魏晋长史之治所、部曲尉侯数前后之殊、海头、楼兰两地东西之异等,皆有所考证和发现。逐简考释的方法是:先注明出土地点及尺寸,再将原文逐一转写,考释部分或有或无,或长或短,不尽一律。如《释二·四十二》:“木简出蒲昌海北,长一百六十七米里迈当、广十米里迈当。(以下简文)国囗囗表言。(以下考释)右简与禀给无涉,误列於此。”

  本书最末有王国维所写的《跋》。作者据斯坦因所撰纪行,对《屯戍丛残》考释作些补正。又有王国维所撰《补遗及考释》和《附录》。《补遗》选录斯坦因在尼雅盗掘的晋初木简;《附录》为日人橘瑞超在罗布泊盗掘的简牘和纸片。作者对其中前凉西域长史李柏表文一篇、书稿三篇有较详细的考释。《附录》还转写斯坦因纪行书中的附图,图中有简牘出土地点、烽燧地点四十四处。作者列表对照各烽燧顺序号、汉时名称和所出木简,甚便检索。

  本书所录为汉代文字的原物照片,是研究汉代文字的重要参考资料。同时作者据此考证汉代的社会、文化、地理,言之凿凿,对汉代歷史的研究多所贡献。 

近人罗振玉、王国维共同编撰的《流沙坠简》介绍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