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明王驥德著《曲律》一书的历史介绍

时间:2015-03-16 08:44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明王驥德著《曲律》一书的历史介绍

  《曲律》,四卷。明王驥德著。有清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苏州绿荫堂重印明方诸馆刻本、道光年间金山钱氏《指海》本、一九五九年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一九八三年湖南人民出版社陈多、叶长海注释本。

  王驥德(?——约一六二三),字伯良,又字伯骏,号方诸生,别署秦楼外史,浙江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早年师事戏曲家徐渭,颇受赏识,后又受到戏曲家汤显祖的影响。万历三十六年(一六〇八)抱病撰写《曲律》,歷时十餘载始定稿。

  《曲律》既是我国最早的戏曲理论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论述戏曲修辞的著作。全书共四卷四十章,大致上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三、四部分共四章,为“绪论”、“杂论”、“附论”,论述南北曲曲源、戏曲史和作家作品等,与修辞关係较少。第二部分“分论”计三十六章,又分为四大类。第一大类关於声律,共有论平仄、论阴阳、论腔调等十章。第二大类关於用字造句谋篇,共有论章法、论句法,论字法、论对偶等九章。第三大类关於曲词,共有论套数、论曲禁、论巧体等八章。第四大类关於戏剧,共有论引子、论过曲、论尾声、论宾白等九章。“分论”中阐述的内容,许多与修辞有关,其中尤以以下两个方面最为重要:

  一、最早提出格律与文词俱美的观点。

  明万历年问,戏剧界有一场大辩论。辩论的双方是以汤显祖为主的临川派和以沉璟为主的吴江派,辩论的焦点是格律与文词的关係问题。沉璟精於曲律,一味追求协律,竟把词的内容放在次要地位,他的剧作因而缺乏动人的思想光彩。汤显祖则强调曲意,不重视格律,扬言“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王驥德在辩论中既看到双方的成就,也指出他们的缺陷,他说:“吴江(沉璟)守法,斤斤工尺,不欲令一字乖律,而毫锋殊拙。”认为沉璟儘管费大劲钻研格律,由於内容格调不高,对观眾的吸引力仍不大。而汤显祖作品的效果虽好,但音韵格律方面“多逸工尺”之法,伶人演唱不便,乃是“腐木败草”,应该剔除。但两人相比,王仍认为汤的成就居上。王氏是吴江派成员,这样的评价显示了他的卓越识见。他心目中的典范作品,就是“法与词两擅其极”的《西厢记》,认为此书才是格律与文词俱美的极品。

  二、论戏曲语言的特殊性

  第一,论曲语不同於诗、词语。当时不少人习惯上把“曲”看作“词餘”,把“词”看作“诗餘”,只看到诗、词、曲语的共同点而未注意到曲语的特点。作者首先从句式的长短上加以区分,指出诗最多只有五字或七字,词虽由长短句组成,但篇幅也不长,而曲则可以“洋洋”,连绵不断,可用更长的篇幅来表达内容,足使“听者色飞,触者肠靡”。同时,诗、词都不得加入方言谐语;而诗受格律限制,词又受到声调的制约,只有曲在这几方面都比较自由,可以“意之欲至”,“纵横出入”。

  第二,论注意戯曲语言的对象。《曲律》一方面强调要适合知识阶层“士人”和“闺妇”的口味,另一方面又强调要使没有文化的“村童野老”听得懂,曲词就要写得不深不俚,这就要把“文藻”和“本色”结合起来。而上述两种对象中,作者更强调要使“老嫗解得”。“夫曲本取於感发人心,歌之使奴童妇女皆喻,乃为得体。”与此同时,王氏还强调作品中人物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写作者“须以自己之肾肠,代他人之口吻”。要设身处地从人物特徵出发去写作曲词,要努力“模写其似”,“勿晦勿泛”。

  第三,宾白论。《曲律》指出,“宾白,亦曰说白”,指的是唱词以外的成分。传统戏曲一般总是重唱词、轻宾白。王氏认为写“宾白”之难“不下於曲”。同时把“宾白”分为“定场白”和“对口白”两类。指出前者是剧中主要人物第一次下场念完“引子”和“定场诗”后的第一段独白,必须做到“稍露才华,然不可深晦”。而“对口白一,则要求“明白简质”,忌用“之、乎、者、也”,“句字长短平仄,须调停得好,令情意宛转,音调鏗鏘”。这些话都是很有见地的。

  此外,此书还对戏曲的声律、章法、句法、字法等问题以及用事、镶嵌、对偶等辞格作了深入的探讨,对北戏、南剧不同的语言风格作了专门的分析。

  《曲律》建立了我国歷史上第一个戏曲修辞理论体系,这个体系虽嫌粗糙,但多创新之论,为清代和现代的戏曲修辞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清代李渔所以能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曲律》的开创性贡献是分不开的。 

明王驥德著《曲律》一书的历史介绍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