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方言》原名《輶轩使者絶代语释别国方言》

时间:2015-04-12 10:40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方言》,原名《輶轩使者絶代语释别国方言》,《旧唐书·经籍志》略作《别国方言》,一般略称《方言》。有南宋庆元六年(一二〇〇)潯阳太守李孟传刻本,是现存最早的版本。

  《方言》旧题汉扬雄撰,但《汉书·扬雄传》和《汉书·艺文志》皆无关於扬雄编《方言》的记载,汉末应劭在《风俗通义·序》中首次提出为扬雄所撰。宋人洪迈曾怀疑《方言》非扬雄所作,清人戴震则认为出於扬雄之手。后来卢文弨、钱绎、王先谦、王国维、罗常培等皆以应劭所说为是。

  扬雄(前五三——一八),字子云,蜀郡(今四川)成都人。汉代文学家、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成帝时以大司马王音的推荐,召拜为给事黄门郎。王莽称帝后,校书天禄阁,官为大夫。少好学,博通羣籍,精於文字之学,多识古文奇字。早年喜作辞赋,有《甘泉赋》、《河东赋》、《长杨赋》、《羽猎赋》等传世。后转而研究哲学和语言文字之学。撰有哲学著作《法言》、《太玄》。语言文字学著作,除撰《方言》外,还曾续《仓頡篇》,编成字书《训纂篇》,已亡佚。生平事跡见《汉书》卷八十七。

  据扬雄《答刘歆书》和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序》,周秦时代每年秋收后都有政府使者到各地採集民歌、童謡和方言异语等,以供朝廷考察民情。扬雄在前人所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亲自向各地来京的士人、兵士等调查并且记录此类材料。他所用的方法是:“常把三尺弱翰,油素四尺,以问其异语;归即以铅摘次於槧。”(《答刘歆书》,又见《西京杂记》)这样沿续了二十七年时间,终於撰成《方言》一书。据应劭《风俗通义·序》,此书共九千字,但今本却有一万二千九百餘字,几乎多出三千字,大约是后人增益的。又,扬雄与刘歆往返书信皆称《方言》十五卷,郭璞《方言注·序》亦称“三五之篇”,但今本仅存十三卷。

  《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匯的重要著作,也是中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此书涉及的地域,东起东齐海岱,西至秦陇凉州,北起燕赵,南至沅湘九嶷,东北至北燕朝鲜,西北至秦晋北鄙,东南至吴越东甌,四南至梁益蜀汉。书中所收不仅包含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地区的汉语方言词匯,还有少数民族语言词匯。如秦晋北鄙的方言中杂有“狄”语;南楚的方言中杂有“蛮”语;南秦的方言中杂有“羌”语等。

  本书每卷所收词匯皆不标门类,不过实际上大致是参照《尔雅》的体例,分类编次的,如卷一释詁,卷三释草木,卷四释衣物,卷五释器具,卷八释禽兽,卷九释兵器舟舆,卷十一释爬虫等。释词的方式是:先举出一个词或若干个同义词,解释词义后,再分别说明各地的不同方言词。例如:“坟,地大也。青幽之间凡工而高且大者谓之坟。”(卷一)又如:“逞、苦、了,快也。自山而东或曰逞,楚曰苦,秦曰了。”(卷二)对於词义明显的词,则不加释义,直接举出相应的方言词。如:“裙,陈魏之间谓之帔,自关而东或谓之襬。”(卷四)

  《方言》所收的词匯包括古今各地的方言词,也包括当时各地通用的共同词匯或部分地区通用的方言词。对於这些类别不同的词匯各有专称,所有词匯约可分以下五类。

  一、“通语”、“凡语”、“凡通语”、“通名”、“四方之通语”,指不受地域限制的共同词匯。例如:“嫁、逝、徂、适,往也,自家而出谓之嫁,由女而出为嫁也。逝,秦晋语也。徂,齐语也。适,宋鲁语也。往,凡语也。”

  二、“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指通行於某一地或通行范围较窄的方言词。例如:“、莽,草也,东越扬州之间曰,南楚曰莽。”(卷十)

  三、“某地某地之间通语”,指通行地域较广的方言词。例如:“矛,吴扬、江淮、南楚、五湖之间谓之鍦,或谓之鋋,或谓之踪。其柄谓之矜。”

  四、“古今语”、“古雅之别语”,指古代不同的方言词。例如:“假、、怀、摧、詹、戾、艐,至也。邠唐冀之间曰假,或曰。齐楚之会郊或曰怀。摧、詹、戾,楚语也。,宋语也。皆古雅之别语也,今则或同。”(卷一)

  五、“转语”、“代语”,指因时代和地域不同,语音发生变化的词匯。例如:“、鋌、澌,尽也。南楚凡物尽生者曰生,物空尽者曰鋌。鋌,赐也。鋌、赐、、澌皆尽也。铤,空也。语之转也。”(卷三)

  《方言》正文后附有刘歆和扬雄往返书各一封。王莽的国师刘歆当时正在编纂《七略》,他写信要扬雄提供所撰《方言》,并拟将其录入《七略》。扬雄回信叙说了写作这本书的动机和经过,又借故本书尚未写定,表示如果刘歆凭借威势或使用武力强逼他交出这本书,他将“縊死以从命”。由此可见扬雄对此书的珍视。

  《方言》一书忠实地记录了汉代方言的大致情况,它是研究汉语发展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文献。它的贡献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是提供了大量汉代各地方言口语词匯;二是提供了汉代各地通用的共同词匯,间接透露了汉代社会存在共同语和方言的差异;三是间接提供了汉代方言地理的面貌。书中凡是一个地名常常单举的,那就可能是一个单独的方言区域;某地和某地常常并举的,那也可能是一个方言区域。

  《方言》对於文化史研究也自有其价值。从此书所记录的若干专门词匯中,可以看出汉代的一些社会文化现象。例如,卷三“臧、甬、侮、获,奴婢贱称也”一条反映了当时蓄养奴隶仍然很普遍;而从卷四所记衣物一类词匯,可以了解汉代人衣服的形制;从卷五所记养蚕用具在各地的不同名称,又可以想见当时南北各地养蚕业的发达。

  清代有不少学者沿袭《方言》的体例,编辑了一些比较词匯研究的著作,例如杭世骏《续方言》、程际盛《续方言补》、徐乃昌《续方言补》、程先甲《广续方言》、张慎仪《续方言新校补》。这些著作只是搜集和载録古文献所见的古代书面方言词匯,并没有继承扬雄记录活的方言口语词匯的长处。

  扬雄《方言》自宋代以后有版本多种,经流传刊刻,颇多错漏、妄改。清代戴震以《永乐大典》本与明本校勘,并搜集古书所引《方言》及郭注的有关文字,跟《永乐大典》本互相参订,正补漏,共改正讹字二百八十一个,补脱字二十七个,删衍字十七个,逐条疏证,撰成《方言疏证》十三卷。正文前有《提要》一篇,力主《方言》为扬雄所撰,并说明考订、疏通《方言》的原委和结果。此书最早有聚珍版丛书本。清段玉裁《戴东原先生年谱》对此书有评论:“《方言》十三卷,汉扬雄撰,宋洪迈以为断非雄作,先生实驳正之,其文详矣。先生以是书与《尔雅》相为左右,学者以其古奥难读,郭景纯之注语焉不详,少有研摩者,故正、补脱、删衍,復还旧观。又逐条援引诸书,一一疏通证明,具列案语。盖如宋邢昺之疏《尔雅》,而精确过之。汉人训詁之学於是大备。”

  清代学者为《方言》作校勘、疏证的还有:卢文弨《重校方言》、刘臺拱《方言补校》、钱绎《方言笺疏》、王念孙《方言疏证补》,这些著作对扬雄的原著也有校订、阐发之功。近人周祖謨校、吴晓铃编《方言校笺及通检》(科学出版社,一九五六年)是《方言》最佳的校笺本。 

《方言》原名《輶轩使者絶代语释别国方言》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