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北齐顔之推撰《顔氏家训》的历史文化

时间:2015-07-31 08:27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顔氏家训》,七卷,二十篇。北齐顔之推撰。约始撰于北齐,成书于隋文帝平陈之后,隋炀帝即位之前。通行本有:南宋淳熙刻本、明嘉靖间传太平刻本、明万曆间顔嗣慎刻本、明万曆间程荣《汉魏丛书》本、清乾隆五十四年卢文弨《抱经堂丛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〇年王利器《顔氏家训集解》本。

  顔之推(五三一——约五九五),字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县),世居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出生于有家学渊源的士族官僚地主家庭。十九岁始任湘东王国左常侍,二十二岁爲梁散骑侍郎,后历任北齐黄门侍郎和平原太守、北周御史上士、隋学士等职。

  顔氏家族「世善《周官》、《左氏》,顔之推早传家业」,少年时代即聪颖多才,入仕亦能「处事勤敏,号爲称职。」但是,在社会极度动荡、人民生活极度痛苦的南北朝后期,知识分子根本寻觅不到一个可以长期施展才华和抱负的合适机会。

  顔之推的思想较爲複杂,主要以佛、儒爲主,在教育理论上,属于儒学派。他説:「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序致》)就是儒家思想的直接表露。

  纵观顔之推的一生,三爲亡国之人,仕于五个朝代,多次险遭杀身之祸,历尽人生的坎坷、生活的磨难和世道的沧桑,对当时中国南、北方的社会状况、生活习俗及其弊端,有着人微的体察和切肤感受。所有这些,都在他的教育理论中有深刻的反映。面对朝不保夕的大动荡时代,他始终站在士族的立场,爲士族、更爲顔氏家族的前途担忧不已。这就迫使他把讨论教育理论问题,集中在儿童教育方面,同时,也迫使他把借鉴传统和当时的社会生活经验,作爲儿童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

  关于顔之推的生平事迹《北齐书》、《北史》有传,《顔氏家训·终制》也有记叙。

  顔之推一生著述颇丰,但是流传下来的只有《顔氏家训》、《还冤志》二书,以及《颧我生赋》、《上言用梁乐》等几篇文章。《还冤志》是一部讲述佛教因果报应等迷信故事的小説集,存于清修《四库全书》。《顔氏家训》是顔之推思想较爲成熟的晚年之作。《颧我生赋》和《上言用梁乐》被严可均收入《全隋文》卷十三。

  《顔氏家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论述儿童教育爲主的专著。其篇目是;《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和《终制》。对教育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对传统教育和世俗教育的批判。

  首先,对传统教育的批判。顔之推集中对道家和玄学教育内容进行了批判。他説:「夫老、庄之书,尽全真养性,不肯以物累己也。故藏名柱史,终蹈流沙;匿迹漆园,卒辞楚相,此任纵之徒耳。」(《勉学》)对玄学教育思潮的开创者也进行批判:「何晏、王弼,祖述玄宗、递相夸尚,景附草靡,皆以农、黄之化,在乎己身周、孔之业,弃之度外。」(《北齐书·文苑列传》)他认爲:「彼诸人者,并其领袖,玄宗所归。其馀桎梏尘滓之中,颠僕名利之下者,岂可备言乎!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勉学》)然而,他的这些批判并不彻底:「洎于梁世、兹风复阐,……元帝在江、荆间,复所爱习,召置学生,亲爲教授,……吾时颇预末筵,亲承音旨,性既顽鲁,亦所不好云。」(同上)表现出与玄学千丝万缕的联繫。

  对传统的脱离实际的不良学风,顔之推提出了批判:「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爲贵,不肯专儒。」(同上)

  其次,对世俗教育的批判。

  第一,顔之推对当时普遍轻视教育的社会心态,进行尖鋭抨击:「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明经求第,由顾人答策;三九公宴,由假手赋诗。」(同上)他痛心地指出:「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自古至今,此弊多矣。」(《教子》)对于当时士族不学无术,顔之推给予活脱讽刺:「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爲足,全忘修学」(《勉学》)。

  第二、顔之推对当时的形式主义学风给予了猛烈而深刻的批判。他批评当时许多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爲师,令人气塞。……俗间儒士,不涉群书,经纬之外,义疏而已。」(同上)这种恶劣学风导致严重脱离社会实际:「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同上)对于学习活动中弄虚作假、掠人之美的作风,顔之推认爲要坚决杜絶:「用其言,弃其身,古人所耻。凡有一言一行,取于人者,皆显称之,不可窃之美,以爲己力;虽轻虽贱者,必归功焉。……窃人之美,鬼神之所责。」(《慕贤》)此外,顔之推对哗衆取宠、盲从别人、趋炎附势等恶劣学风,都进行了深入而尖鋭的批判。

  二、儿童教育理论。

  首先,关于教育的本质、价值及过程。顔之推认爲:「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治家》)这是从发生论的角度指出,教育本质是自上而下、自先而后的风化过程。据此,他讨论了教育对人的作用:「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教子》)顔之推发挥葛洪「早学」与「晚播」相结合的观点,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提出教育的过程是“早教”与“晚学”相结合:「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勉学》)但「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牆,亦爲愚耳。」(同上)在此基础上,他进而提出「胎教」是「早教」的前奏:「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教子》)他的这些观点,带有早期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光辉火花。

  其次,关于儿童教育的主要途径。顔之推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徵提出三条儿童教育途径。

  第一、高度重视家庭教育。他以切身体会説:「吾家风教,素爲整密。昔在龆龄,便蒙诱诲;每从两兄,晓夕温清;规行矩步,安辞定色,锵锵翼翼,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问所好尚,励短引长,莫不恳笃。」(《序致》)家庭教育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难以达到的效果:「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由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同上)因此,顔之推爲了「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同上),专门撰写了《顔氏家训》,供家族开展家庭教育之用。他在第一篇就开宗明义地告诫其子女:「吾望此书爲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同上)可见,顔之推不仅在理论上重视家庭教育,而且在实践上也身体力行、做出榜样。

  第二,注重儿童良好个性习惯的养成。顔之推指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慕贤》)当时,有的家长对孩子一味宠爱,结果使之养成恶习,走上歧途。他痛心地批评道:「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爲,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爲败德」(《教子》)。

  第三,强调对儿童进行早期言语能力的训练。顔之推主张积极地对子女进行语言的矫正和言语能力的早期培养:「吾家儿女,虽在孩稚,便渐督正之;一言讹替,以爲己罪矣。云爲品物,未考书记者,不敢辄名,汝曹所知也。」(《音辞》)他以身作则,爲子女的言语提供了模倣的标准。

  复次,儿童教育的心理测验。顔之推肯定过当时一种用于测试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倾向和差异的测验方法:「江南风俗,儿生一期,爲製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爲“试儿”。」(《风操》)他记录的这则珍贵的儿童教育心理测验史料,主要是针对婴儿期感觉——运动发展的特点,用比较标准化的实物作测试材料,来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和智力等心理发展的个性倾向及其差异,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理论中较爲科学的内容。

  三、学习理论。

  首先,关于学习的本质和价值。当时「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技,射则不能穿礼,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勉学》)在这种轻视教育、忽略学习的社会背景下,对学习的本质和价值进行重新探讨,显然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

  顔之推认爲,学习的本质是个体获取智能、发展天性的的活动:「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同上)他深入阐明学习的作用:「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同上)顔之推在此还强调了知识学习和道德能力的相互关係,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关于学习的目的和内容。顔之推首先对当时流行的学习目的提出了批评:「古之学者爲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爲人,但能説之也。古之学者爲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爲己,修身以求进也。」(同上)端正学习目的,是爲了更加明确地通过学习,把自己塑造成社会的有用之材。顔之推把有用之材分爲六类,并通过对材、性关係的讨论,具体地发表了对学习目的的看法。他説:「国之用材,大较不过六事:……此则皆勤学守行者所能辩也。人性有长短,岂责具美于六途哉?但当皆晓指趣,能守一职,便无愧耳」(《涉务》)。

  在学习内容上,顔之推主张以德爲核心,以艺爲世用。他説:「孝爲百行之首,犹须学以修饰之,况馀事乎!」(《勉学》)又説:「礼爲教本,敬者身基,……强毅正直,立言必信。」(同上)他还把儒家和佛教的内容融合起来:「内外两教,本爲一体,渐积爲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禁;外典仁义礼智信,皆与之符。仁者,不杀之禁也;义者,不盗之禁也;礼者,不邪之禁也;智者,不酒之禁也;信者,不妄之禁也。」(《归心》)对艺的学习,顔之推十分重视:「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以来,诸见俘掳。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爲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爲小人也。」(《勉学》)因此,他提出:「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孰历风俗,犹爲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阴,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同上)艺的内容十分广泛,如文章、书法、绘画、射术、卜筮、算术、医方、弹琴、博弈、投壶等,都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再次,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顔之推认爲应当树立勤奋、刻苦、认真的好学态度:「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爲勤笃。」(同上)在此前提下,他提出三条学习方法。

  第一,间接经验的学习与直接经验的获得相结合。顔之推认爲:「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序致》)又説:「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勉学》)他对直接经验的获取也十分重视:「爰及农商工买,厮役奴隶,钓鱼屠肉,饱牛牧羊,皆有先进,可爲师表。」(同上)又説:「昔在江南,目能视而见之,耳能听而闻之,蓬生麻中,不劳翰墨。」(《风操》)这一观点有一定的辩证因素。

  第二,博闻与专一相结合。顔之推説:「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勉学》)因此,顔之推提倡「博学求之,无不利于事也。……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同上)。博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眼学」。他批评当时许多人相信道听途説、不重视亲眼见闻,指出「世人多蔽,贵耳贱目。」(《慕贤》)他提出:「谈説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勉学》)这一方法有利于正确处理学习中内容全面与专精、注意分配与集中的相互关係,值得充分重视。

  第三、切磋相起与独立思考相结合。顔之推出:「尽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者,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同上)切磋相起必须与独立思考相结合。他批评当时「江南闾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爲鄙朴,道听途説,强事饰辞。」(同上)他的这一观点注意到了学习是一个否定、发展的特殊认识过程,以及同学之间共同探讨、相互啓发和长善救失的重要性,强调了思考的独立性和能动性,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最后,关于知识习得和能力养成的相互关係。顔之推指出:「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同上)但知识与能力的获得都受到人的生理局限,他举例説:「吾幼承门业,加性爱重,所见法书亦多。而玩习功夫颇至,遂不能佳者,良由无分故也。」(《杂艺》)説明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依赖的。

  《顔氏家训》历来爲人所重,研究成果也较多。如毛礼鋭、沉灌群《中国教育通史》和沉灌群、毛礼鋭《中国教育家评传》等。 

北齐顔之推撰《顔氏家训》的历史文化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