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唐武则天撰《臣轨》一书的历史文化

时间:2015-08-04 07:59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臣轨》,一名《臣范》,二卷。唐武则天撰。一説由其近幸之臣奉敕撰。成书于唐高宗晚年,或云成于垂拱元年(六八五)、长寿二年(六九三)。与唐太宗李世民所著《帝范》相对,并行于世。南宋时已散失,《宋史·艺文志》未见著录,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均未收入。清阮公达始得日本活字本编入《四库未收书目》中。主要版本有:一、日本林衡辑《佚存丛书》本,有日本宽文年间(约当清嘉庆间)刊本、光绪木活字本、上海涵芬楼影日本本;二、清咸丰间伍氏《粤雅堂丛书》据日本传本刻本;三、罗振玉据日本宽文本校以日本弘安十年即元至元二十四年(一二八七)古写卷子本民国十三年东方学会铅印本;四、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武则天(六二四——七〇五),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后,武周皇帝,六九〇——七〇五年在位。十四岁时选入宫中爲才人,太宗死后爲尼。高宗时复召爲昭仪,永徽六年(六五五)立爲后,参预政事,后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弘道元年(六八三)中宗即位,临朝称制。载初元年(六九〇)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爲周,改元天授,史称武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位时政局尚稳,经济有发展。爲显示气象更新,改东都洛阳爲神都,政府机构与百官均改名易称,并屡更年号。爲巩固统治,贬斥李氏旧臣,任用酷吏,屡兴大狱,严厉镇压反对派,常祸及无辜;对效忠者则委以重任,并放手招官,鼓励官民自荐。提倡佛教,压制儒学,鄙视纲常名教,轻贱六艺经传,以国子祭酒授诸王驸马,学校遂无《诗》、《书》、礼、乐之授,几同虚设。考试倡文辞,文士受重用,经生受冷落,然始行殿试之制,首开武举,常有新创。晚年豪奢专断,颇多弊政。神龙元年(七〇五)中宗复位,尊爲则天大圣皇帝,是年冬死。一生写有颇多诗文诏令,有文集一百二十卷,已佚。《文苑英华》、《唐大诏令集》、《全唐文》、《全唐诗》等书辑有其诗文。《旧唐书》卷六、《新唐书》卷七六有传。

  《臣轨》倣《帝范》之意,爲诫臣论政之作。其序云:「比者,太子及王,已撰修身之训;群公列辟,未敷忠告之规。」故游心策府,用写虚襟,特著此书。「想周朝之十乱,爰著十章:思殷室之两臣,分爲两卷,所以发挥言行,鎔范身心,爲事上之轨模,作臣下之绳准。」以求君臣唱和相依,同功共体。全书分上、下卷,各五章,前有序,后有论。各章名如下:同体、至忠、守道、公正、匡谏、诚信、慎密、廉洁、良将、利人。有注,或爲唐贾行作。

  「序」。亟言君臣同体,休戚是均。强调「眇鉴前修,莫不元首居尊,股肱宣力。资栋樑而成大厦,凭舟楫而济巨川。」认爲君臣之道是父子之义的延伸,奉国奉家之理唯一,事君事父之途无二,「君亲既立,忠孝形焉。」并告诫:「家将国而共安,下与上而俱泰,察微之士,所宜三思!」最后表示:以此所撰,普赐下僚。「正言斯重,玄珠比而尚轻;巽语爲珍,苍璧喻而非宝。是知赠人以财者,唯申即目之欢;赠人以言者,能致终身之福。……自然荣随岁积,庆与时新。」

  「同体」。以四肢之于首、耳目之于心,喻臣与君之关係。首先宣扬君臣同体,「相须而后成体,相得而后成用。……臣以君爲心,君以臣爲体。心安则体安,君泰则臣泰。」既而强调君臣间的主从关係:「夫人臣之于君也,犹四支之载元首,耳目之爲心使也。」「主之任臣,既如身之信手;臣之事主,亦如手之係身。」最后説明君臣各有分职:「君位尊高,九重奥絶,万方之事,不可独临。故置群官,以备爪牙耳目,各尽其能,则天下自化。故冕旒垂拱,无爲于上者,人君之任也;忧国恤人,竭力于下者,人臣之职也。」上下协心,以理国事。

  「至忠」。认爲「夫事君者,以忠正爲基。」要求臣下事君,「尽心焉,尽力焉,称材居位,称能受禄。不面誉以求亲,不愉悦以苟合。公家之利,知无不爲。」甚至「竭力尽劳,而不望其报,程功积事,而不求其赏。」又指出,忠君尤其须表现爲爱民:「忠正者,以慈惠爲本。故爲臣不能慈惠于百姓,而曰忠正于其君者,斯非至忠也。所以大臣必怀养人之德,而有恤下之心。」最后要求,在忠、孝两者之间,应首择忠。「欲尊其亲,必先尊于君,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故古之忠臣,先其君而后其亲,先其国而后其家。何则?君者,亲之本也,亲非君而不存;国者,家之基也,家非国而不立。」

  「守道」。引《老子》、《庄子》、《管子》、《文子》、《淮南子》、《説苑》诸书论「道」言论,强调以道治身,持道治国。其所谓道,有自然之道、人伦之道、立身处世之道、治国用兵之道等多种含义。引《老子》曰:「道常无爲而无不爲。」「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引《庄子》曰:「夫体道者,无天怨,无人非,无物累,无鬼责,一心定而万物得。」引《文子》曰:「夫道者无爲无形。内以修身,外以理人,故君臣有道即忠惠,父子有道即慈孝,士庶有道即相亲。」

  「公正」。由天地、日月、四时无私,推论出人臣应以公心行事。何谓公正?「忍所私而行大义,可谓公矣。」能否做到公,是选择臣下的重要标准:「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要求人臣在朝,一切以公爲转移:「理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认爲秉公是执政之圭臬:「理人之道万端,所以行之在一。一者何?公而已矣。唯公心可以奉国,唯公心可以理家。公道行,则神明不劳而邪自息;私道行,则刑罚繁而邪不禁。」如何做到公?在「先正其心。」

  「匡谏」。提倡臣下进谏于君,「夫谏者,所以匡君于正也。」认爲人臣之所以应謇爲难,而力谏其君,并非爲自身,而是爲「除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能否匡谏君主之过失,是衡量是否忠臣的标准。并广徵历史上臣下谏君主的事例,设问:「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忠乎?」説明「国之将兴,贵在谏臣;家之将兴,贵在谏子」的道理。

  「诚信」。从「凡人之情,莫不爱于诚信」的认识出发,提倡君臣、君民,「上下通诚」。认爲「非诚信无以取爱于其君,非诚信无以取亲于百姓,故上下通诚,则暗相信而不疑;其诚不通者,则近怀疑而不信。」并以天地、四时信行不讹的事例,要求君臣、父子、兄弟、朋友皆须以信相交,诚信乃仁智之本。如能做到诚信,「臣以信忠其君,则君臣之道逾睦;子以信孝其父,则父子之情益隆。」

  「慎密」。认爲:「夫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忧患生于所忽,祸害兴于细微。人臣不慎密者,多有终身之悔。」要求臣下言语谨慎,谋虑周密,「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又以慎言爲要,「夫口者,关也;舌者,机也。出言不当,驷马不能追也。口者,关也;舌者,兵也。出言不当,反自伤也。」因此,口舌之间,荣辱自来。强调:朝省政事,即使亲如兄弟妻子,亦无与言。慎言之要,又在「慎其独」,「在独犹慎,况于事君乎!况于处衆乎!」「故大慎者闭心,次慎者闭口,下慎者闭门。」慎言而至慎独,就能「终身无过,享其荣禄。」

  「廉洁」。历举先秦鲁相季文子妾不衣帛、公休仪拒受赠鱼、晋韩宣子贵而能守清廉的事例,説明:「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要求臣下爲官,奉法以利人,切勿枉法以侵人;管理、领导下级做到公平,面对钱财做到清廉。「廉平之德,吏之寳也。」并劝诫臣下:不爲非其事,不求非其有,即能「远害而名彰」。「故君子行廉以全其真,守清以保其身。富财不如义多,高位不如德尊。」从精神境界与切身利益两方面予以提醒、引导。

  「良将」。专论爲将之道。先述君、将、兵的相依关係:「夫将者,君之所恃也;兵者,将之所恃也。故君欲立功者,必推心于将;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次述爱兵之道:「务逸乐之,务丰厚之。不役力以爲己,不贪财以殉私。内守廉平,外存忧恤。」并举窦婴散金、吴起吮脓的事例,要求倾心爱兵。又述将须以身作则:「暑不张盖,寒不被裘;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将不言倦;当其奋战,必立矢石之间。」与士兵齐劳逸,共安危,情同父子、兄弟。「以爱率下,而不得其死力乎?」再述用兵之道。要求熟习《孙子兵法》、吴起等用兵典范,善于避实就虚、因敌制胜,涉及领兵、佈阵、攻守、地形、粮饷诸方面军事问题。

  「利人」。指出爱民是天道,君主遵天意以理民,又以臣下佐之。「夫臣者,受君之重位,牧天之甚爱,焉可不安而利之,养而济之哉?」认爲,国恃人民,而人民以衣食爲本;人民衣食无保,就难以劝教。作爲忠臣,「先利于人。」主张劝农功,禁工贾,省徭轻赋,不夺农时,足民衣食。在此基础上实现国足、君足。「家给人足,则国自定焉。」

  「论」。再次强调君臣一体。

  《臣轨》宣扬:「君臣之道,上下相资,喻涉水之舟航,比翔空之羽翼。」然主旨则是:「知家与国而不异,君与亲而一归,显己扬名,惟忠惟孝。」(《论》)字里行间,或劝勉,或告诫,或引诱,或威逼,其意或隐或现。武则天菲薄儒学,鄙视儒生,《臣轨》也杂取道、法、兵诸家思想,而其主要思想倾向则是儒家道德政治学説,倡导忠孝、正身、贞谏、诚信、慎密、清廉、惠民等规范,表现出对儒家学説取舍褒贬实出于现实政治需要。而其中所阐述爲官、爲人之道,确也颇多可取之处。

  有关研究著作有:胡戟《武则天本传》,吴枫、常万生《女皇武则天》,鬱贤皓、方义兵《女皇武则天》,罗元贞点校《武则天集》收入现所见武氏文、著与传记,有罗氏的评説。 

唐武则天撰《臣轨》一书的历史文化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