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查询 | 花鸟字 | 三字经 |甲骨文 | 对对联 | 在线翻译 | 人生感悟 繁体字网-实用的文化、查询网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 >

元周伯琦的《说文字原》历史介绍

时间:2014-12-30 08:40 分类:历史文化 阅读次数:

  《说文字原》,一卷,元周伯琦编注·成书於元至正九年(一三四九)。有明崇禎四年(一六三一)太监宋晋刊本崇禎七年(一六三四)序十竹斋刊本、一九一七罗振玉《吉石盦丛书》影印微波榭影钞元刊本、一九八六年臺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周伯琦(一二九八——一三六九),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人。自幼随父亲游於京师,入国学,为上舍生,成绩优秀。泰定二年(一三二五)荫授南海县主簿,累迁翰林修撰。至正兀年(一三四一)擢宣文阁授经郎,除崇文监丞,又以近臣而特命僉广东廉访司事。十二年(一三五二)除兵部侍郎,拜监察御史。二十四年(一三六四)以南臺御史致仕,归鄱阳。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卒。伯琦博学,工文章,而尤以篆、隶、真、草擅名当时,著有《说文字原》一卷、《六书正讹》五卷、《近光集》三卷、《扈从集》一卷等。事跡可参《元史》卷一百八十七、《七修类稿》卷三十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十二,以及《宋文宪公全集》卷三十一之《元故资政大夫江南诸道行御史臺侍御史臺侍御史周府君墓铭》。

  《说文字原》是一本订注《说文解字》部首以明造字本原的著作。《说文解字叙》云:“仓頡之初作书,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这种文字“孳乳”之说对后世影响很深。由於过去所能见到的较古的文字系统,只有《说文解字》所存的篆文,而《说文解字》又将所收录的九千三百五十三字分为五百四十部,每部立一字为部首,以统率部内之字,因此,学者多以为这五百四十字就是文字製作之源,其餘的八千八百十三字都不过是从这个部首孳生而成的。这样,学者们纷纷注意研究《説文》的部首。从唐代开始,还出现了单行抄録和研究《说文》部首的专书,如唐贞元五年(七八九)李腾篆《説文字原》一卷、后蜀林罕编《字源偏旁小说》三卷、宋代僧人梦英有《偏旁字源》,至清代有蒋和的《说文字原集注》等。周伯琦编注《说文字原》,也是基於这样的认识。他在序言中说:“盖文字之初,止此五百四十而已,餘字八千八百一十又三繫於各部者,胥此焉出。……先君汝南公研精书学餘四十年,尝谓许氏之书,虽经李阳冰、徐鉉、鍇辈训释,犹恨牵於师传,不能正其错简,强为凿说,紊然无叙,遂使学者昧於本原,六书之义鬱而不彰,苟非更定,何以垂世。伯琦……缅惟画卦造书之义,参以歷代诸家之说,质以家庭所闻,未敢釐其全书,且以文字五百四十,定其次叙;撰述赞语,以著其说;復者删之,闕者补之;点画音训之讹者正之;字繫於文犹子之随母也,分为十又二章,以应十又二月之象;疏六书於下。於是许氏之学渐有可考,不待繙其全书而思过半矣。名之曰《说文字原》,留之家塾,以授蒙士,或小学之一助云。”这一段话,十分清楚地说明了他编注《说文字原》的缘由,以及该书的体例、内容和作用等。

  此书卷首刊有宇文公谅至正十五年(一三五五)的叙、周伯琦至正九年(一三四九)的叙和《说文字原目录》。微波榭影钞元刊本在正篇之前还刊有周伯琦的《叙赞》、在卷末还有吴当至正十二年(一三五二)所写的《后叙》,其他本子则把这些内容删去了·

  此书对《说文》部首所做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删《说文》原有的部首。与《説文解字》的五百四十个部首相较,该书增入了“廿”、“亍”、“目”、“母”等十八部,删去了“蓐””、“辛”、“皕”、“鼓”等十八部。

  二、改动《说文》部首的笔划。如改“五“为“×”、改“危”为“”、改“画”为“画”、改“裘”为“求”、改“秃”为“”等等。

  三、改变《说文》部首的原有次序,并分为十二章。《说文》的五百四十个部首,据许慎的说法,其次序的安排是遵循“据形系联”的原则,但后代的字书,大多改变了它的次第,即使承用《说文》部首次第的《说文繫传》,其中专论《说文》部首排列之由的《部叙》一篇,也对其次序稍有改变。伯琦秉承家学,以为大、小徐仍“牵於师传,不能正其错,强为凿说,紊然无叙”,所以他重新定其次序,自“一、二、三、—、上、四”等开始,至“子、、巳、孨、申、亥”结束,虽也是始“一”终“亥”,而且也遵循据形系联、以类相从的原则以明辗转孳生之义,但与《説文》部首的次序已不大相同了。另外,伯琦又根据其形义把这五百四十个文字分为十二章,这样,其类别就更清楚了。

  四、根据六书原则对五百四十个文字的形、义作了解说,并用反切注明每个文字的音读。在解释之前,还先注明该字的楷体,有时还辨明该字俗书之误,或隶化后的字形或孳生之字。如:

  支,人之手足一体也。手足具曰四支,人身为干,手足为支,竹木之支同。象形。章移切。别作“肢”、“枝”,并非。

  亍,步止也,反彳为亍,转注。厨玉切。彳亍,小步之状,俗作躑躅,非。

  此书对《说文》部首的改动以及对本书各个文字的解说,或本《说文》,或出於己见,或取他人之说,颇有误从、臆说之处。如他增加“爿”部,乃取李阳冰之説。而李氏之说,徐钻在《说文繫传》卷十一“牀”字注中早就驳斥过了,现伯琦从阳冰之说而增立爿部,实不足取。胡重曾批评此书说:“爿外加,中杂亡,又指酉为酒而别出部,以岂为鼓而併删鼓岂二部,此以意妄改而不足信也。”(《说文字原韵表引》)至於该书的解释也是如此,如解“支”为“人之手足’体……象形”,这与《说文》解为‘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相比,显然逊色多了。但该书也并非没有精到之处,如巴“三”解为“画如其数”,比《说文》解为“天、地、人之道也”显然正确。而部首以“一、二、三”相次,也比《说文》以“”、、示、三”相次为优。《四库全书提要》说该书“推衍《说文》者半,参以己见者亦半,瑕瑜互见,通蔽相妨,不及张有《復古编》之精密,而亦不至如杨桓《六书统》之糅杂”。这样的评介是较为公允的。

  该书於至正十五年(一三五五)刻成,曾名重一时,流传颇广。清代蒋和撰集《说文字原集注》,对该书曾多加採摭与辨正。 

元周伯琦的《说文字原》历史介绍

推荐专题:
最新资讯
热点资讯
网站地图 | 繁体字网 -- 为探究古典文化架桥,为弘扬中华文明助力!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2013 www.fantiz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